[实用新型]一种鼻腔通气止血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71660.3 | 申请日: | 2015-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5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 发明(设计)人: | 谷佳;姜学钧;郭星;冯帅;王铮;韩涛;杨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B17/24 |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任玉龙 |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鼻腔 通气 止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鼻腔通气止血器。
背景技术
鼻腔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危及病症,常用的止血方法有用带药物的纱条类充填物充填至鼻腔内压迫止血,临床工作中这种填塞物的体积不易控制,操作繁琐技术要求高,松紧不易把握,压力不均匀,与鼻腔内壁不能弯曲接触,尤其是鼻腔后端及鼻咽部止血效果不理想,而且这种止血方法不仅止血慢,且患者无法用鼻自然呼吸,在抽取填充物时还容易造成鼻腔的二次创伤,甚至造成感染、加重出血等并发症。另有止血器压迫止血,目前现有止血器大多为球状气囊与鼻腔贴合力差,止血效果不佳,且对鼻腔后端及鼻咽部止血效果不理想。
再者,由于鼻腔解剖结构不规整,裂隙腔道较多,且受个体差异的影响鼻腔的大小有很大差异,当局部加压止血时,如果压力过大将严重影响局部的血液供应,使得局部代谢变慢,不利于创面的愈合,而压力过小又达不到止血目的,因而鼻出血的填塞材料的可塑性很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替代鼻腔前后孔填塞法的一种急救用的医疗器械,可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便于操作、压力可调、避免二次创伤,用气囊压迫止血的同时又能保证患者通气、减轻患者痛苦,确保鼻腔及鼻咽部止血效果,特提供了一种鼻腔通气止血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鼻腔通气止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鼻腔通气止血器,包括前止血气囊1、后止血气囊2、通气导管3、鼻前庭塞4、前充气管5、后充气管6、前指示球囊7、后指示球囊8、前充气阀9、后充气阀10及固定扣11;
其中:双腔结构的通气导管3的上端小腔靠近中部开有一侧孔与前止血气囊1连通;小腔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前充气管5与前指示球囊7和前充气阀9连通;
通气导管3上的上端小腔为前止血气囊的充气腔301,下端小腔后止血气囊的充气腔302;
呼吸通气腔303两端为敞口结构,通气导管3一端套装有鼻前庭塞4,在鼻前庭塞4上设有可将鼻前庭塞锁定在需要部位的固定扣11;
通气导管3穿过后止血气囊2,通气导管3下端小腔与后止血气囊2连通;下端小腔的一端开口于后止血气囊2,另一端通过后后充气管6与后指示球囊8和后充气阀10连通。
所述的前止血气囊1的两侧壁为不等壁厚,后止血气囊2的壁从前向后逐渐变薄,连接于通气导管3的囊壁厚度,由前向后逐渐从0.6mm过渡到0.2mm。
所述的前止血气囊1外形为与鼻腔内空间相似的扁平半梨状结构,所述前止血气囊1位于鼻中隔一侧壁厚度为0.4~0.7mm,所述前止血气囊1相对于鼻中隔另一侧壁厚度为0.1~0.2mm。
所述的通气导管3的后端动配合套装有圆滑无棱角的鼻前庭塞4,通气导管3的前端为插入端,插入端为柔软光滑结构,与前止血气囊1内部连接。
所述的通气导管3前端穿过后止血气囊2,后止血气囊2充气之前紧贴通气导管3外壁,充气后呈球状向后突出。
所述的前充气管5和后充气管6的内径不小于0.9mm,外径不大于3.0mm。
所述前止血气囊1连通前充气管5,前充气管5另一端连通前指示球囊7和前充气阀9;所述后止血气囊2连通后充气管6,后充气管6另一端连通后指示球囊8和后充气阀10,后止血气囊2呈与后鼻孔及鼻咽部相吻合的球状。
所述的鼻腔通气止血器,使用过程:
根据患者出血侧鼻腔和需要止血的部位选择合适侧的止血器,鼻腔通气止血气囊分为左右两种;将注射器与充气阀连接,并与指示球囊、充气管、通气导管充气腔及止血气囊形成通路,用注射器将前后止血气囊内空气抽出,使气囊体积缩小。将前止血气囊卷曲后顺鼻腔沿鼻底方向插入出血侧鼻腔,止血气囊加厚一侧壁置于鼻中隔部位,插入适当位置后调整鼻前庭塞位置,并通过固定扣将其锁紧;然后根据出血部位用注射器通过充气阀向前后止血气囊内充气或注入无菌水,使止血气囊膨胀压迫鼻腔出血创面;
此时根据指示球囊的充盈压力状态,结合患者渗血实际情况调节止血气囊内的压力大小。使其在满足止血效果的同时将患者的不适感减至最小。
取下注射器,将充气阀及充气管固定在患者脸颊侧边,通过指示球囊可观察判断止血气囊的充盈压力状态。待48-72小时后鼻腔无明显渗血,先抽出部分气体松解气囊压力,观察渗血状况,如无渗血,将止血气囊内气体全部抽出,使其外形收缩至最小,并使其与鼻腔出血创面的接触面尽量减小,然后取出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716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杂地形浆体管道气蚀和不满流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BOG重新液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