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交通工具座椅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9541.4 | 申请日: | 2015-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01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马蒂厄·查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尔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68 | 分类号: | B60N2/6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孙静;郑霞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通工具 座椅 系统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5月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第61/987,127号的权益并且要求于2015年4月8日提交的德国申请序列第102015206180.9号的优先权,其通过引用据此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座椅系统和用于制造此类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交通工具座椅系统可以以任何数目的方式固定到交通工具框架、主体或其他结构。其中当设计此类系统时可能要考虑的因素是制造和组装的容易性、以及附接特征的功能性。特别地,交通工具座椅可以在交通工具的正常操作期间经受相对高的力,并且在意外的迅速减速期间可以经受甚至较大的力。令人期望的是,交通工具座椅系统应该以这样的方式设计,即交通工具座椅或其部分的任何移动仅仅在可接受的预定的限度内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某些实施方案包括具有座垫和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座垫内的线材框架的交通工具座椅系统。线材框架包括朝向线材框架的前部布置的第一附接特征。第一附接特征具有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该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在支腿中的每一个的各自的端部处连接,并且形成大体上V形的正面结构和大体上V形的侧向结构。在至少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一附接特征构造成用于插入到布置在交通工具主体中的大体上锥形接受器 (receptacle)内,使得大体上V形的侧向结构大体上符合锥形接受器的至少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某些实施方案包括用于制造交通工具座椅系统的方法。该方法的实施方案可以包括将线材框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座垫内并且为线材框架配置第一附接特征。第一附接特征可以构造成具有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在支腿中的每一个的各自的端部处连接并且形成大体上V形的正面结构和大体上V形的侧向结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第一附接特征插入到布置在交通工具主体中的接受器内,使得大体上V形的侧向结构大体上符合接受器的锥形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某些实施方案包括交通工具座椅系统,交通工具座椅系统包括座垫和线材框架。线材框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座垫内并且包括接近线材框架的前部布置的第一附接特征。第一附接特征具有各自具有两个端部的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支腿中的每一个的一个端部彼此连接,并且支腿中的每一个的另一个端部远离彼此布置,使得支腿形成大体上V形的侧向结构。第一支腿在向前的方向上倾斜并且第二支腿在向后的方向上倾斜。第一附接特征构造成用于插入到大体上向下变窄的接受器内,使得以第一附接特征相对于接受器的前至后的移动被抑制的这样的方式,第一支腿接触接受器的前部并且第二支腿接触接受器的后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一附接特征还可构造成使得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中的每一个与接受器的相应的锥形侧壁大体上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某些实施方案中,大体上V形的侧向结构可界定在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之间的角度,角度可处在12.9°到16.9°的范围内,可包括12.9°和16.9°在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某些实施方案中,线材框架还可包括接近线材框架的后部布置的第二附接特征,第二附接特征可包括长形构件,长形构件可构造成当其安装在交通工具中时与交通工具结构配合以抑制座垫的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某些实施方案中,长形构件可包括从其向外横向 延伸的限位器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某些实施方案中,交通工具座椅系统还可包括座椅靠背组件,座椅靠背组件可包括座椅靠背框架,交通工具结构可以是座椅靠背框架的一部分,并且其中长形构件可构造成用于插入到座椅靠背框架的一部分内,使得座垫的向上移动被抑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某些实施方案中,限位器特征可构造成当长形构件被插入到座椅靠背框架内时邻接座椅靠背框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某些实施方案中,限位器特征可相对于第一附接特征被隔开,使得当限位器特征邻接座椅靠背框架时第一附接特征可与接受器大体上对齐。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某些实施方案包括交通工具座椅系统,交通工具座椅系统包括座垫和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座垫内的线材框架。线材框架包括构造成与布置在交通工具内的配合接受器配合的第一附接特征。第一附接特征具有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且每个支腿的一个端部彼此连接,并且每个支腿的另一个端部在前至后的方向上远离彼此布置,使得支腿中的每一个与接受器的锥形侧壁大体上接触并且抑制第一附接特征相对于接受器的前至后的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尔公司,未经李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95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卸车车厢活式连接方式
- 下一篇:用于汽车后排座椅的地钩锁解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