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显影加药型气管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7376.9 | 申请日: | 201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45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高巨;王冰;殷昌婷;陈银;赵彬伟;宋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宁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毕强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影 加药型 气管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影加药型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气管内插管术是指将特制的气管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病人气管内。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保障全麻手术顺利进行、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是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
气管插管期和围拔管期均作为围手术麻醉期的重要部分,对于患者具有很高的风险,拔管期间由于气管导管和吸痰管机械性刺激气管的神经末梢,使神经冲动传向延髓心血管中枢,引起交感肾上腺轴的应激反应、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表现为动脉压升高、心率加快。尤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史的老年患者可能造成血压骤然升高、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后果,故心血管意外是拔管期最大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在插管期和拔管期间减轻或消除浅麻醉期和苏醒期吸痰、拔管等刺激,达到预防心血管反应的目的尤为重要,也是医生探索的重点。曾有学者主张深麻醉下拔管以降低心血管反应的发生。但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较慢。拔管后可能出现苏醒延迟、呼吸道梗阻甚至引发呼吸衰竭的可能。所以老年患者不适合深麻醉状态下拔管。另外,临床也有将利多卡因凝胶涂在导管前1/3处,以达到气管黏膜表面麻醉的目的,以抑制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发生。但存在作用时间短(当手术时间超过2h后,其作用将大大减弱以至消失)、不能持续或适时给药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加药型气管导管,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显影加药型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衔接口、充气导管、显影线和加药导管;
衔接口设置在气管导管的一端;
充气套囊设置在气管导管的另一端;
充气导管与充气套囊连通,用于为充气套囊充气,使充气套囊鼓起;
充气套囊包括内腔和外腔;
内腔与气管导管连通,用于将气管导管内的气体导入人体内;
外腔套在内腔外;
外腔与加药导管连通;
外腔上设置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喷药孔;
显影线沿气管导管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显影线包括透明软管;
透明软管内填充满光致储能夜光粉。
进一步的,加药导管的注药口设置在靠近衔接口的一端。
进一步的,加药导管套在气管导管外侧。
进一步的,加药导管的注药口设置有加药装置。
进一步的,加药装置包括注药腔体、单向阀和活塞杆;
注药腔体的一端与加药导管连通,另一端开口;
单向阀设置在注药腔体内,与注药腔体密封接触;
活塞杆设置在单向阀的一侧,用于带动单向阀在注药腔体内往复移动。
进一步的,充气导管远离气管导管的一端设置有充气装置。
进一步的,充气装置为活塞结构。
进一步的,充气套囊远离气管导管的一端设置有入体导管;
入体导管与充气套囊的内腔连通。
进一步的,气管导管内设置有钢丝弹簧;
钢丝弹簧的一端与衔接口连接,另一端与充气套囊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影加药型气管导管,通过将充气套囊设置为内腔和外腔两部分,内腔与充气导管连通进行通气,外腔与加药导管连通进行加药,在外腔上设置与外界连通的喷药孔,进而可以使加药导管内的药液通过喷药孔进入人体,实现了在通气的同时还能给药;在气管导管上设置显影线,可以在气管导管进入到人体气管内后,能够进行有效的观察人体气管的内部情况,对其进行及时的应对,使气管导管的功能更加多元化,进而能适合更多的需求,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显影加药型气管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套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显影加药型气管导管的显影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入体导管2:充气套囊3:加药导管
4:充气装置5:充气导管6:衔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宁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盐城宁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73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蜂窝式蓝牙电梯传输数据系统
- 下一篇:塑封包装机的残带回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