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桩头防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7361.2 | 申请日: | 2015-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90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来;梁波;赵峰;芦森;吴小刚;吴幽函;宣海力;余剑英;丁玉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宁波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杭州市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工程指挥部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桩头 防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防水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桩头防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漏水涌水现象时常发生,混凝土防水被广泛使用,而单纯的混凝土防水不能达到有效防水效果,还需配合各种防水涂料及其他防水装置,在传统施工中,采用卷材或涂膜防水材料,桩头与基础之间就会形成一道隔离层,不利于工程桩与基础的整体结合,并且卷材或涂膜防水材料都要求基层平整,但桩头凿完后根本达不到这个要求,所以必须另外进行桩头修补,并且不能长期耐受强水压,增加了维修费用,这样,既增加了工程量,延长了施工工期,也不利于桩头与基础的结合。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桩头防水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技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弥补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长期耐受强水压,具有较强的抗渗性能,不会老化变质,具有永久的防水作用且不需要防护,加强了桩头与基础混凝土的本身强度及结合强度的桩头防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桩头防水装置,至少包括防水涂料、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垫层、工程桩、工程桩受力筋、膨胀橡皮条、底板防水层和钢筋柱;所述防水涂料紧密连接在钢筋柱上端,并且防水涂料与钢筋柱交接处设置有止水带;所述钢筋柱对称设置在细石混凝土内侧,所述膨胀橡皮条设置在细石混凝土左端且与细石混凝土紧密连接;所述底板防水层紧密连接在膨胀橡皮条右端;所述混凝土垫层对称设置在底板防水层正下方;所述工程桩设置在混凝土垫层内侧,并且工程桩内部穿插有工程受力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垫层和底板防水层都与膨胀橡皮条紧密连接,并且膨胀橡皮条为T型结构;所述防水涂料紧密连接在钢筋柱上端且交接处设置有止水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系统能长期耐受强水压,具有较强的抗渗性能,具有较深的渗透深度和永久的防水作用,在正常条件下不会老化、变质,涂层能增强混凝土强度、防止化学腐蚀、抑制碱骨料反应、防止冻融循环对混凝土的破坏,并对钢筋起保护作用,无毒、无公害的环保型产品,可用于饮用水和食品。另外,独特的渗透性使其与桩头及基础混凝土溶为一体,没有因防水层而形成隔离层,加强了桩头与基础混凝土的本身强度及结合强度,提高了桩头部位混凝土的整体性,从而增强了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施工工具简单,操作方便,施工速度快,实用性强,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桩身示意图;
其中:1、防水涂料,2、细石混凝土,3、混凝土垫层,4、工程桩,5、工程桩受力筋,6、膨胀橡皮条,7、底板防水层,8、钢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桩头防水装置,至少包括防水涂料1、细石混凝土2、混凝土垫层3、工程桩4、工程桩受力筋5、膨胀橡皮条6、底板防水层7和钢筋柱8;所述防水涂料1紧密连接在钢筋柱8上端,并且防水涂料1与钢筋柱8交接处设置有止水带;所述钢筋柱8对称设置在细石混凝土2内侧,所述膨胀橡皮条6设置在细石混凝土2左端且与细石混凝土2紧密连接;所述底板防水层7紧密连接在膨胀橡皮条6右端;所述混凝土垫层3对称设置在底板防水层7正下方;所述工程桩4设置在混凝土垫层3内侧,并且工程桩4内部穿插有工程受力筋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细石混凝土2、混凝土垫层3和底板防水层7都与膨胀橡皮条6紧密连接,并且膨胀橡皮条6为T型结构;所述防水涂料1紧密连接在钢筋柱8上端且交接处设置有止水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宁波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杭州市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工程指挥部,未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宁波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杭州市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工程指挥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73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