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现场急救用血液复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7151.3 | 申请日: | 201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67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程亮;金振晓;刘洋;梁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36 | 分类号: | A61M1/3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现场 急救 血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现场急救用血液复温装置。
背景技术
海水温度最高28.9℃,最低-1.9℃,平均水温一般在20℃以下,落入海水的人员都可能遭受低温海水浸泡的威胁,由于海水的导热系数是空气的23倍,机体在水中丧失的热量要比空气中大的多,因此在海战落水后极易出现体温过低,当机体温度低于35℃时,称为海水浸泡性体温过低症,机体温度低于28℃时,称为重症海水浸泡性体温过低症。研究表明,海上遇险人员遇难者约60%是由于冷海水浸泡导致的体温过低所致。
现有复温技术包括体表复温和体中心复温,然而体表复温技术并不适合于重症体温过低症的救治。现有的体中心复温技术是救治重症体温过低症的有效手段,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心肺旁路体外循环复温方法设备庞大,操作复杂,创伤大且对无菌条件要求高,不利于现场救治展开,后送路程长时可能耽误救治时间。同时体外循环过程需要全身的肝素化也使合并外伤出血的伤病员伤情加重。静脉内液体复温需要输注大量温热液体,导致伤病员水潴留甚至水肿。胸腔内温水灌洗法难以保证复温效果且创伤大,容易造成感染等并发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携带方便、创伤小,并且使用方便的一种现场急救用血液复温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循环的用于引出血液的引流管、变温器、蠕动泵和用于将血液回流的回输管;所述引流管前端设置有第一入口,后端设置有第一出口;所述回输管前端设置有第二出口,后端设置有第二入口;所述引流管第一出口通过管路依次与变温器、蠕动泵和第二入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和回输管长度相同,且引流管的管径大于回流管的管径。
进一步的,所述回输管设置在引流管内腔中,且回输管向前延伸出引流管。
进一步的,所述回输管的外壁与引流管内壁相切设置,或回输管与引流管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管径为17F-24F,所述回输管的管径为8-15F。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入口包括若干小孔,各小孔沿回输管周向均匀分布在引流管前端。
进一步的,所述变温器包括开设有引流管接口和回输管接口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变温室,壳体与变温室之间设置有用于加热变温室的加热丝,所述加热丝连接有用于控制加热丝工作的温控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口与变温器、第二入口与蠕动泵之间的管路上均设置有压力报警器。
进一步的,第一出口与变温器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于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变温器和蠕动泵均与便携电池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引流管、变温器、蠕动泵和回输管形成循环回路,利用引流管将体内温度较低的血液引出,通过变温器进行加热,再利用蠕动泵将加热后的血液通过回输管送入体内,从而使体温恢复。本装置在使用时创伤小,密闭结构对环境无菌要求低,且能达到最佳的体中心复温效果。并且本装置结构简单,连接方便,适于野外或灾难急救时使用。并且本装置在形成血液循环前只需对装置内充满生理盐水即可,不需对人体注入太多液体,减少人体所承受的负荷,提高救治效率。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经股静脉穿刺置入双腔的置管,且引流管的管径大于回流管的管径,对于体型较小的伤病员,可采用将双侧股静脉置管,选择两根单腔的较细的引流管和回输管分别在两侧股静脉插管的方式进行插管。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将回输管设置在引流管内腔中,且回输管向前延伸出引流管,在使用时有效减少操作复杂性,减少创伤。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回输管外壁与引流管相切,减少引流管内低温血液与回输管的接触面积,减少回输管内血液的温度损失;或将回输管与引流管同轴设置,提高体温血液在引流管内的流动的流畅性。
进一步的,通过在变温器内设置温控模块,控制加热丝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加热,保证变温器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压力报警器,对管路中压力进行实时监测,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的,通过在双极插管第一出口和变温器之间设置温度传感器,检测由引流管引出血液的温度,从而对装置内血液的温度进行监控。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变温器与蠕动泵与便携式电池仓连接,使本装置便于携带,方便在野外或其他紧急情况下使用。电池仓充电接口可连接市电或车载机载电源接口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71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贴合手臂的点滴架
- 下一篇:一种设置吸管结构的医用吸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