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开关机构及其便携式折叠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6911.9 | 申请日: | 201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39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皓;陈关龙;郝金明;周福强;陈雷;邵海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5/08 | 分类号: | A61G5/08;A61G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开关 机构 及其 便携式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折叠开关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折叠开关机构及其便携式折叠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对座椅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座椅的便携性成为人们选择座椅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携带老年人外出旅游或看病时,只能将汽车停放在景点或医院的停车场,步行参观,这样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是非常不方便的。如果有一种可以置于汽车后备箱或旅行箱的座椅供老年人代步出游,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这样在某些方面可以促进家庭社会更加和谐。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3790170U,公告日2014.8.27,公开了一种可方便携带的可折叠轮椅。它的两个后轮连杆的底端分别设有一个后轮,两个前轮连杆的底端分别设有一个前轮,两个扇形基板的一侧分别与两个靠背连杆的底端相固定,另一侧分别与两个后轮连杆的顶端转动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折叠开关机构,两个扇形基板之间由基板连杆横向连接,基板连杆与两个前轮连杆的顶端相连,扶手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靠背连杆的上部相连,底座连杆位于扇形基板的上方,底座连杆后侧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靠背连杆的尾部相连,前侧的中部由中间连杆机构分别与前轮连杆和后轮相连。其搭载的折叠开关机构由设置于后轮连杆上的凸起件、设置于扇形基板对应位置上与凸起件相配合的圆弧槽、触发件、弹性复位件和设置于扇形基板上的固定部组成,触发件套在复位弹簧内且均设置于固定部中,凸起件上开有与触发件相配合的圆孔。但该现有技术的折叠功能是通过基板外侧的凸起件实现的,零件过多,易磨损;基板上承重点设计不合理,携带时不够省力轻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折叠开关机构及其便携式折叠座椅,能够减小携带尺寸,方便折叠,手提轻便,折叠之后可以方便地置于汽车后备箱或旅行箱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开关机构,包括:开关部件、固定部件和弹性元件,其中:开关部件活动设置于固定部件中,弹性元件活动设置于固定部件中并与开关部件相连,固定部件固定在基板内侧。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折叠座椅,包括:折叠开关机构、基板、C型杆、后轮部、前轮部、座部和靠背部。其中:前轮部和后轮部通过C型杆相连,两个轴向平行的基板对称设置于后轮部和前轮部的两侧,每个基板分别与座部的一端以及靠背部的一端相连,座部分别与靠背部和前轮部转动连接,两个折叠开关机构对应设置于两个基板的内侧并与后轮部相接触,后轮部设有脚踏杆。
所述的基板固定连接在基板连杆的两端。
所述的后轮部与前轮部转动连接,后轮部顶端与前轮部顶端分别与基板转动连接。
所述的后轮部包括:后轮连接杆、对称设置于后轮连接杆两端的两个带有滚轮的后轮支架和与后轮支架固定连接的后轮连杆,其中:两个后轮支架上各设有一个脚踏刹车机构,两个脚踏刹车机构通过脚踏杆相连,后轮连杆上设有一个与折叠开关机构对应的定位孔。
所述的前轮部包括:前轮连接杆、对称设置于前轮连接杆两端的带有滚轮的前轮支架、与前轮支架固定连接的前轮连杆、设置于前轮支架上的旋转轴和与旋转轴固定连接的脚踏连杆。
所述的座部包括:底座连杆、与底座连杆两端相连的座基连杆和座部连杆,其中:两个平行的座部连杆的一端与底座连杆相连,一端与C型杆相连。
所述的C型杆包括横向部分和竖直部分,其中:横向部分两端与前轮连杆相连,中间与座部连杆相连,两侧竖直部分的端部与后轮连杆相连。
所述的靠背部包括:两个竖直平行的靠背连杆、设置于靠背连杆上部的扶手和把手,其中:两个靠背连杆固定连接在相应的两个基板上。
所述的靠背连杆上有一段伸出的凸起,因此扶手至多能到水平位置而不能继续旋转。
所述的扶手上设有防滑装置。
本实用新型将内嵌折叠开关机构应用在便携式座椅上,折叠之后前轮部、后轮部、座部和靠背部在一个平面内,大大缩小了折叠之后的厚度和高度。运用多连杆机构学,当座椅处于使用状态时,折叠开关处于锁止状态。需要折叠时,将开关打开,转动基板和靠背部,带动前轮部转动,就可以实现折叠操作。
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座椅折叠之后高度尺寸为原来尺寸的2/3,厚度为原来尺寸的1/3,方便携带,操作简单,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便携式折叠座椅的上下等轴测图;
图2为便携式折叠座椅的前视图;
图3为便携式折叠座椅的右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69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