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封装大电流、高电压、快恢复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4919.1 | 申请日: | 201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7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孙承呈;许健;柴宽;陈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锦州辽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861 | 分类号: | H01L29/861;H01L23/49;H01L23/492;H01L23/08;H01L23/373 |
代理公司: | 锦州辽西专利事务所 21225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121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封装 电流 电压 恢复 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型涉及一种金属封装大电流、高电压、快恢复二极管。
背景技术
大部分大电流、高电压、快恢复二极管一般以塑封结构为主,抗盐雾腐蚀能力较差,工作温度范围一般在-40℃~+85℃,产品的整体质量与可靠性均相对较低。而普通金属封装的电流能力一般较差,无法与同类的塑封结构的产品相媲美。尤其是实现大电流、高电压、快恢复等功能存在一定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大电流输出能力,散热性能好,可靠性高的能降低正向压降的金属封装大电流、高电压、快恢复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金属封装大电流、高电压、快恢复二极管,包括金属外壳,其特殊之处是:所述金属外壳是由钨铜底板和铁镍合金边框封装构成,在钨铜底板上烧结有氧化铍陶瓷基片,在铁镍合金边框上设有由直径为1.1毫米~1.3毫米的无氧铜构成的大电流输出引线,所述大电流输出引线为无氧铜线,在氧化铍陶瓷基片上设有钨铜过渡片、铜可伐银片,在钨铜过渡片上烧结有快恢复二极管芯片,在钨铜过渡片和大电流输出引线之间连接有连接铜带,快恢复二极管芯片与铜可伐银片之间采用金属丝键合互连。
进一步的,在所述连接铜带上对应其与大电流输出引线连接一端设有连接铜柱,所述连接铜柱穿过并连接在大电流输出引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钨铜过渡片、铜可伐银片和由1.1毫米~1.3毫米的无氧铜构成的外引线,保证了产品的大电流输出能力,降低了产品的正向压降数值;金属外壳采用钨铜底板,陶瓷基片采用氧化铍陶瓷基片,两者具有热导率高、热匹配性好的特点,使产品具有更优越的散热性能与可靠性水平;二极管芯片与钨铜过渡片之间烧结,减小了芯片的烧结空洞率,提高了产品的过流能力;大电流输出引线与钨铜过渡片之间采用连接铜带连接,使芯片与大电流输出引线之间连接形成的电阻损耗降到最低,保证了产品整体的大电流输出能力,降低了产品整体的正向压降数值;工作温度范围可达到-55℃~+125℃,环境适应性强、可靠性水平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是图1(去掉管帽)的俯视图。
图中:1-钨铜底板、2-铁镍合金边框、3-陶瓷基片、4-大电流输出引线、5-绝缘子、6-钨铜过渡片、7-铜可伐银片、8-连接铜柱、9-连接铜带、10-快恢复二极管芯片、11-金属丝。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是由钨铜底板1和铁镍合金边框2封装而成,在钨铜底板1上烧结有氧化铍陶瓷基片3,在铁镍合金边框2设有由直径为1.1毫米~1.3毫米的无氧铜线构成的大电流输出引线4,大电流输出引线4与铁镍合金边框2之通过绝缘子5绝缘,在氧化铍陶瓷基片3上设有钨铜过渡片6、铜可伐银片7,在钨铜过渡片6上采用合金焊料通过真空烧结焊接有快恢复二极管芯片10,在钨铜过渡片6上还设有连接铜带9,连接铜带9上烧结有连接铜柱8,所述连接铜柱8穿过并连接在大电流输出引线4上,快恢复二极管芯片10与铜可伐银片7之间采用金属丝11键合互连。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锦州辽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锦州辽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49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