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混凝土钢丝网架夹芯幕墙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3785.1 | 申请日: | 201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6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冯葆纯;任宝双;张以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华美科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92 | 分类号: | E04B2/92;E04B2/9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卓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9 | 代理人: | 陈子英 |
地址: | 10008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混凝土 钢丝 网架 幕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新型幕墙。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幕墙如金属幕墙、玻璃幕墙、石材以及人造板材幕墙等通常仅仅起到美观、防风、防雨等作用,抗震、保温、隔热等作用有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钢丝网架夹芯幕墙,该幕墙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防火、抗震等综合性能,可丰富钢结构建筑的造型和艺术魅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预制混凝土钢丝网架夹芯幕墙,采用条板拼装结构,所述条板包括窗上板、窗下板和窗间板,窗下板位于每层外窗附框以下,窗上板位于顶层外窗附框以上,窗间板位于左右相邻外窗附框之间,每层幕墙以窗下板窗台为层间水平分界线,所述条板由内侧到外侧依次设有内侧混凝土层(也可称为内叶墙)、保温层和外侧混凝土层(也可称为外叶墙),所述内侧混凝土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外侧混凝土层的厚度,内、外侧混凝土层的内部分别配置有平面钢丝网,内、外侧混凝土层中的所述平面钢丝网之间通过穿透所述保温层的若干斜插钢丝焊接连接,形成“钢丝桁架薄墙空心结构”。平面钢丝网的钢丝和斜插钢丝为不锈钢丝或镀锌钢丝,所述内侧混凝土层中预埋有多个用于与建筑物外墙主体结构的梁架连接的连接钢组件,所述连接钢组件中的连接螺栓的外伸端垂直于条板的板面。同等作用下,采用钢丝的用钢量明显少于钢筋,且平面钢丝网的制作、斜插钢丝与平面钢丝网的焊接均可在工厂自动加工完成,相比于钢筋的手工拉结、绑扎效率显著提高,且连接强度也明显高于拉结和绑扎。平面钢丝网和斜插钢丝组成钢丝桁架,可有效约束内侧混凝土层的变形,提高其稳定性和承载力。由于钢丝桁架一部分固结在内侧混凝土层中,一部分固结在外侧混凝土层中,使外侧混凝土层结构对内侧混凝土层结构起到了约束作用,或者说内、外混凝土层结构相互约束,从而显著提高了结构的惯性矩和刚度以及内侧混凝土层的纵向和横向承载能力。也因此,在同等承载能力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幕墙其内、外侧混凝土层的厚度可以做到更薄,给保温层留出更大的空间,从而在同等重量、同等总厚度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钢丝桁架薄墙空心结构”幕墙可以应用到更为寒冷或更为炎热地区,这是现有的很多幕墙所达不到的。
所述连接钢组件至少设置成上下两行,分别对应相应梁架的上翼缘和下翼缘,同时,所述连接钢组件按列排布,至少包括两列,每一列上的连接钢组件上下对正,最外边的两列靠近所在条板的左右边缘。上、下两行连接钢组件分别用于幕墙安装时与上、下翼缘的固定连接。实现该目的的连接钢组件的行对数应视所述条板所对应的梁架个数确定。
所述内侧混凝土层中还预埋有一对钢牛腿,该一对钢牛腿位于上一行最外边的两个连接钢组件之间并分别靠近最外边的两个连接钢组件,所述钢牛腿上设有垂直于所述条板板面的板,该板上设有垂直延伸的螺栓孔。钢牛腿的作用是调正条板,安装条板时,螺栓孔中旋入高度可调螺栓,该一对钢牛腿之间尽量远离可以较好地保证调正效果,调正后再将条板固定在梁架上。
所述窗上板和窗下板的下一行连接钢组件靠近所在条板的下边缘,以适应梁架位于外窗附框上方的位置,所述窗间板的下一行连接钢组件位于所在条板高度方向上的中部,所述窗间板的四角位置预埋有用于条板间连接的所述连接钢组件,所述连接钢组件中的连接螺栓的外伸端垂直于条板的板面。用于条板间连接的所述连接钢组件与用于与建筑物外墙主体结构梁架的上翼缘和下翼缘连接的连接钢组件在结构上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基本结构相近。连接螺栓都是用于安装时与其他结构件如连接钢板、角钢借助螺母、垫板等固定连接。
所述内侧混凝土层的厚度优选为50-60mm(与现有混凝土外挂板内叶墙150mm以上厚度相比,厚度和重量都大幅缩减),所述外侧混凝土层的厚度优选为40-50mm,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140-190mm。现有混凝土外挂板保温层厚度在100mm以内,一般在60-70mm左右,相比之下,在总厚度水平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幕墙的保温层厚度相比现有混凝土外挂板保温层厚度明显加厚,从而使保温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所述内、外侧混凝土层的四周边缘一定宽度内设有朝向保温层凸起的边肋,所述窗间板的内侧混凝土层在高度方向上的中部设有朝向保温层凸起的加强肋,加强肋水平延伸,即设置“肋”的位置相应混凝土层的总厚度大于其他位置的层厚度。各条板上靠近边缘的连接钢组件预埋在所述边肋中,所述钢牛腿预埋在所述加强肋中。边肋和加强肋的宽度和“肋”所在位置混凝土层的厚度应分别与预埋在其中的连接钢组件或钢牛腿的相应方向的最大宽度和设计预埋深度相适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华美科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华美科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37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铸中间包水口车式烘烤装置
- 下一篇:隐框幕墙立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