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叠合楼盖用叠合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3057.0 | 申请日: | 201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5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隆;郭庆亮;张士兵;常青山;孙华强;耿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隆和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纪艳艳 |
地址: | 265609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叠合 楼盖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叠合楼盖体系,尤其涉及一种叠合楼盖用叠合构件,适合于装配整体式建筑使用。
背景技术
建筑工业化已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现浇建筑模式转变为由工厂预制,现场组装的装配整体式建筑模式,已成为现代建筑从业者的使命。
传统方式,高层建筑的楼盖主要采用现浇砼整体浇筑,一般施工采用的是现场搭设规定的的临时脚手架,并设置好模板,根据需要配置钢筋,现场进行砼浇注。
近年出现了代替现场施工的模板就是在工厂预先加工模板,然后将模板搬入现场,安装相应脚手架,缩短了施工周期,这类预先制作的模板有压型钢板、砼模板及预应力砼模板,但是这类预制的模板存在成本高、重量大、不够轻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叠合楼盖用叠合构件,应用于叠合楼盖现浇时,能够参与承力,强度大、刚度大、整体性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叠合楼盖用叠合构件,包括底板,其还包括有平行间隔设置的支撑架,支撑架具有多个支撑体,支撑体沿底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支撑体底部与底板连接为一体,支撑体部分突出于底板上表面,支撑体上端由连接杆连接成整体。
上述叠合楼盖用叠合构件中,支撑体采用钢筋制作而成,支撑体包括四边形框架结构和四个三角形结构,四边形框架结构为支撑体的底部,四个三角形的顶点相互重合。
上述叠合楼盖用叠合构件中,底板内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纵向预应力筋及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横向构造筋。
上述叠合楼盖用叠合构件中,底板拼合出设置有折弯钢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预应力钢筋的使用,增加了底板的承载能力,减小了配筋量和底板厚度,也减小了结构的自重; 底板中采用的支撑架增加了底板的刚度,减小了底板在施工中的挠度,实现了施工中较大跨度免支撑,加快了施工速度;应用于叠合楼盖现浇时,能够参与承力,强度大、刚度大、整体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四边形框架结构,2、三角形结构,3、折弯钢筋,4、纵向预应力筋,5、底板, 6、横向构造筋,7、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下述仅是示例性的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叠合楼盖用叠合构件,包括底板5,其还包括有平行间隔设置的支撑架,支撑架具有多个支撑体,支撑体沿底板5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支撑体底部与底板5连接为一体,支撑体部分突出于底板5上表面,且支撑体上端由连接杆7连接成整体。
本实施例中,支撑体采用钢筋制作而成,支撑体包括四边形框架结构1和四个三角形结构2,四边形框架结构1为支撑体的底部,四个三角形的顶点相互重合。
本实施例中,底板5内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纵向预应力筋4及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横向构造筋6,增加了底板5的承载能力,减小了配筋量和底板5厚度,也减小了结构的自重。
本实施例中,底板5拼合出设置有折弯钢筋3,提高了底板5的整体性。
以上仅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描述作出许多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隆和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隆和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30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