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流量快速气动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0956.5 | 申请日: | 201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8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杨秋玉;彭彦卿;王丽霞;张辑;徐敏;陈晓朦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L37/52 | 分类号: | F16L37/52;F16L37/2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量 快速 气动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快速气动接头技术领域,尤其是与一种大流量快速气动接头有关。
背景技术
快速气动接头是一种主要用于空气配管、气动工具的快速接头,不需要其他工具就能实现管路连通或断开的一种接头,一般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座一端与气源连接,另一端与可灵活拔插的插头连接,再由插头连接气体输出管道。在现有技术中,快速气动接头由于结构复杂,气密性不足,不能用于大流量场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流量快速气动接头,其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
一种大流量快速气动接头,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座包括主体、球阀、减震密封垫、底座、底座密封圈,所述球阀、减震密封垫置于主体内部;插头插入到球阀内,球阀在减震密封垫和主体内腔组成的内球面空间中自由转动实现闭气与通气。
进一步,所述主体上部开有插头导向卡槽,在快速气动接头闭气状态下插入插头,插头通过插头导向卡槽运动到通气位置并卡紧,主体下部内螺纹起始处设置有与底座相配合的槽口;
所述球阀内部浇注有起到密封作用薄层橡胶;
所述减震密封垫上端开有凹球面,下端开有小圆柱孔,前端开有定位孔和避让孔;
所述底座尾部内螺纹孔底部设置一小凸台,用于定位底座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主体的插头导向卡槽由两垂直平面的半圆以及两半圆的切线构成。
进一步,球阀内部喷砂后压注薄层橡胶,薄层橡胶与球阀嵌为一体。
进一步,减震密封垫为高硬度的密封缓冲减震垫。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当快速气动接头通气时,气体会在减震密封垫通孔的引导下从底座通孔流向球阀通孔,即通过减震密封垫在进气室和出气室之间形成一个气流通道,使气体对主体无冲击,气流在减震密封垫的引导下不产生扰动,气流量大且稳定,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通用性强,特别适用于电动自行车生产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气动接头出气状态下的剖面装配图;
图2为气动接头闭气状态下的剖面装配图;
图3为气动接头各组成部件分解时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大流量快速气动接头,包括插头1和插座,所述插座包括主体2、球阀3、减震密封垫4、底座5、底座密封圈6,所述球阀3、减震密封垫4置于主体2内部;插头1插入到球阀3内,球阀3在减震密封垫4和主体2内腔组成的内球面空间中自由转动实现闭气与通气。
具体的,所述主体2上部开有插头导向卡槽,在快速气动接头闭气状态下插入插头1,插头通过插头导向卡槽运动到通气位置并卡紧,主体2下部内螺纹起始处设置有与底座5相配合的槽口主体淬硬后发黑处理;所述球阀3内部浇注有起到密封作用薄层橡胶,球阀淬硬后发黑处理;所述减震密封垫4上端开有凹球面,下端开有小圆柱孔,前端开有定位孔和避让孔,减震密封垫整体结构具有防油防水和减震作用;所述底座5尾部内螺纹孔底部设置一小凸台,用于定位底座密封圈6,底座发黑处理。
进一步,所述主体2的插头导向卡槽由两垂直平面的半圆以及两半圆的切线构成。球阀3内部喷砂后压注薄层橡胶,薄层橡胶与球阀3嵌为一体。减震密封垫4为高硬度的密封缓冲减震垫。
本实用新型当快速气动接头通气时,气体会在减震密封垫通孔的引导下从底座通孔流向球阀通孔,即通过减震密封垫在进气室和出气室之间形成一个气流通道,使气体对主体无冲击,气流在减震密封垫的引导下不产生扰动,气流量大且稳定,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通用性强,特别适用于电动自行车生产线。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09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阻力旁开式直管压力平衡波纹补偿器
- 下一篇:防爆净化灯具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