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热循环烟管的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0809.8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9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吉增琪;林国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鑫华新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27/00 | 分类号: | C10B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4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循环 烟管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热循环烟管的锅炉。
背景技术
在公知的技术领域,从焦炉碳化室逸出的荒煤气温度高达650~700℃,所带出的热量约占向焦炉输入热量的30~35%。为便于后序化产工段的净化与处理,现在的普遍做法是先在桥管和集气管喷洒循环氨水与荒煤气直接接触,靠循环氨水大量气化,使荒煤气急剧降温至80~85℃;降温后荒煤气在初冷器中再用冷却水间接冷却至常温。上述过程对荒煤气的冷却和初步净化是高效的,但是在能量利用方面却是极大的浪费,可以对其废弃烟气进行热循环的重复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热循环烟管的锅炉,充分利用焦炉碳化室逸出的荒煤气的大量余热,解决现有装置浪费烟气热能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热循环烟管的锅炉,具有由外至内顺次嵌套设置的外聚氨酯泡沫层、中硬质钢层和内耐高温层,在所述外聚氨酯泡沫层的外壁上包覆有聚氨酯泡沫层,在所述中硬质钢层的中部设有轴向间隙补偿波纹管,在所述内耐高温层的内壁上贴附有陶瓷保温层,在所述陶瓷保温层内镶嵌有紫铜导热片,所述外聚氨酯泡沫层与中硬质钢层之间设为冷却油脂腔室,所述中硬质钢层与内耐高温层之间设为热介质流动层,在所述外聚氨酯泡沫层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均与冷却油脂腔室相连通的紧急冷却水出口、紧急冷却水进口,在位于热介质流动层的同一横截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热介质出口、热介质进口,且在所述外聚氨酯泡沫层的底端设有与热介质流动层相连通的紧急排出通道,所述陶瓷保温层的内侧构成烟气流通管道,在所述烟气流通管道的中部设有转轴,在所述转轴上通过滚针轴承安装有转动套,在所述转动套上设有桨片。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检修,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外聚氨酯泡沫层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冷却油脂腔室相连通的点检端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三层嵌套式的结构,其中陶瓷保温层与焦炉逸出的荒煤气接触,在保证良好的传热效果的同时保护筒体免受荒煤气的腐蚀;
(2)内耐高温层与中硬质钢层之间形成热介质流动层,荒煤气的热量经碳化硅、内筒体传入热介质流动层,并与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换热介质将热量导出,换热层布置导流板,使热介质有序流动,增加导热效率,同时可以通过控制换热介质的流动速度来控制换热量,避免荒煤气温度过低出现结焦油现象;
(3)因为焦炉生产为周期性生产,荒煤气温度变化剧烈,中硬质钢层中下部设置轴向间隙补偿波纹管,可以吸收因温度变化造成的金属热胀冷缩,增加换热器的使用寿命,避免因金属疲劳导致的焊缝开裂,解决了热介质泄露的隐患;
(4)中筒体与外筒体之间为冷却油脂腔室,在出现紧急事故时,注入冷却水,给上升管换热器降温,冷却水汽化由紧急放散口排出;
(5)外聚氨酯泡沫层设计有点检端口,方便对换热器的一般检修;
(6)整个换热器外包有聚氨酯泡沫层,减少热量向外散失,有效提高换热效率,同时改善了焦炉操作工人的工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可以安全高效的回收被浪费掉的荒煤气热量,由于荒煤气温度已大幅下降,可以减少约三分之二的循环氨水量,极具经济价值,同时可对废弃的烟气进行有效的利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外聚氨酯泡沫层,2.中硬质钢层,3.内耐高温层,4.聚氨酯泡沫层,5.陶瓷保温层,6.冷却油脂腔室,7.热介质流动层,8.紧急冷却水进口,9.紧急冷却水出口,10.热介质出口,11.热介质进口,12.紧急排出通道,13.轴向间隙补偿波纹管,14.点检端口,15.转轴,16.滚针轴承,17.转动套,18.桨片。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鑫华新锅炉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河北鑫华新锅炉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08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除焦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实验室用炭黑再造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