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0357.3 | 申请日: | 201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7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黄翔宇;江立佳;曾春保;郑立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M7/4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网 逆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领域,特别是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传统应用方案为采用直流配电柜+并网逆变柜的分立方式,从系统功能的需求而言,系统通过直流配电柜来实现单独对光伏组件的直流配电,从而实现支路断路器保护、支路防反,并通过逆变柜将直流配电柜输出的直流电变为可并入电网的交流电,最终实现并网的功能,系统由两个独立的柜体和相关部件组成,存在整体成本高、体积大、接线复杂、维护性差以及可靠性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以克服现有装置中存在的缺陷;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提供一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内从左向右依次设置有直流输入柜和交流输出柜;所述直流输入柜的底部前侧设置有直流输入开关单元;所述直流输入柜的底部后侧下端设置有防反单元;所述直流输入柜的底部后侧上端设置有输入滤波单元和系统供电单元;所述直流输入柜的中部设置有三相逆变单元;所述直流输入柜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散热单元;所述交流输出柜的后侧设置有输出滤波单元;所述交流输出柜的前侧设置有输出开关单元;所述交流输出柜的前侧上端设置有一金属板;所述金属板的背部设置有一控制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直流输入开关单元、所述三相逆变单元以及所述输出开关单元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系统供电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以及所述三相逆变单元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三相逆变单元能从所述直流输入柜的中部前侧抽出。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单元能从所述直流输入柜的顶部前侧抽出。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在保持原有直流配电柜及并网逆变柜所有功能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布局,充分合理的利用空间,把分立的布局进行系统集成,在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同时,大大提升了系统的功率密度,大大缩小了整体的体积,简化了整体回路,使易损件更换更加方便,有效地降低了系统成本低,解决现有的直流配电、并网逆变之间的部件独立、维护繁琐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前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另一前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又一前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光伏并网逆变器内各单元的电路连接原理图。
注:1-直流输入柜;2-交流输出柜;101-直流输入开关单元;102-防反单元;103-输入滤波单元;104-系统供电单元;105-三相逆变单元;106-第一散热单元;201-输出滤波单元;202-输出开关单元;203-金属板;204-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如图1~图4所示,提供一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内从左向右依次设置有直流输入柜1和交流输出柜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柜体采用前端维护的设计方式,能够从柜体前侧拆装需要更换的电气元件,包含三相逆变单元105中的电气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直流输入柜1的底部前侧设置有直流输入开关单元101;所述直流输入柜1的底部后侧下端设置有防反单元102;所述直流输入柜1的底部后侧上端设置有输入滤波单元103和系统供电单元104;所述直流输入柜1的中部设置有三相逆变单元105;所述直流输入柜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散热单元106;所述交流输出柜2的后侧设置有输出滤波单元201;所述交流输出柜2的前侧设置有输出开关单元202;所述交流输出柜2的前侧上端设置有一金属板203;所述金属板203的背部设置有一控制单元2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03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