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的衣帽架总成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60130.9 | 申请日: | 2015-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7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 发明(设计)人: | 吴敏;戴磊;曹维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7/10 | 分类号: | B60R7/10;B60R22/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怀勤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衣帽架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的衣帽架总成。
背景技术
安全带卷收器安装于车身的侧围钣金,安全带织带自铺设于侧围钣金的衣帽架本体的安全带口穿过,实现安全带织带的拉出或自动卷入。
现有技术的衣帽架的结构如图1-2所示,衣帽架1’设有T形切缝11’,T形切缝11’的宽度稍大于安全带织带的厚度,安全带织带从T形切缝11’处被拉出或自动卷入。
然而,上述的结构中,当乘客使用安全带时,通过人手的拉力将安全带织带自T形切缝11’处拉出,由于人手拉动时的随意性,安全带织带自T形切缝11’处拉出时,会在安全带织带与T形切缝11’之间形成较大的摩擦力,且在安全带频繁使用的过程中,此摩擦力会导致衣帽架本体自T形切缝11’的开裂,同时,T形切缝11’边沿的尖角处也会对安全带织带造成损坏,从而降低了驾乘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衣帽架本体总成,避免了安全带织带与衣帽架本体的直接摩擦,同时改善了衣帽架本体的变形和对安全带织带的磨损,提高了驾乘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的衣帽架总成,包括衣帽架本体,和设于所述衣帽架本体的安全带口,还包括卡接固定于所述安全带口的饰盖,所述饰盖包括饰盖本体,和设于所述饰盖本体的织带口,汽车的安全带织带自所述织带口被拉出或卷入,且所述织带口设有减摩结构。
优选地,所述减摩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织带口的自润滑层,所述安全带织带与所述自润滑层接触。
优选地,所述减摩结构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织带口两端的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分别自所述织带口的两端向靠近所述饰盖本体的外边缘延伸。
优选地,所述饰盖本体设有与所述安全带口卡接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设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位于所述第一卡接部远离所述第二卡接部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弯部卡接于所述衣帽架本体的内壁,且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之间设有卡接变形间隙。
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弯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为角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固接于所述饰盖本体的第一板、与所述第一板连接的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形成L形结构,所述第二板与所述衣帽架本体的内壁抵靠。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与所述饰盖本体之间均设有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饰盖本体还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所在端的相邻端,所述定位板与所述衣帽架本体配合定位。
优选地,所述定位板设有两个,两所述定位板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衣帽架总成,包括衣帽架本体,和设于所述衣帽架本体的安全带口,还包括卡接固定于所述安全带口的饰盖,所述饰盖包括饰盖本体,和设于所述饰盖本体的织带口,安全带织带自所述织带口被拉出或卷入,且所述织带口与所述安全带织带摩擦的一侧设有减摩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衣帽架本体的安全带口增加饰盖,避免了安全带织带被拉出或卷入时与衣帽架本体的直接接触,从而改善了拉力作用下,安全带织带对衣帽架本体的损坏,同时,织带口与安全带织带摩擦的部位还设置减摩结构,减小了对安全带织带的磨损,增大了乘座时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衣帽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T形切缝的放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衣帽架总成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饰盖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饰盖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饰盖的一个实施例与安全带口的卡接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A-A视图;
图8为图6中的B-B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1-2中:1’-衣帽架;11’-T形切缝。
图3-8中:100-衣帽架总成;10-衣帽架本体;11-安全带口;20-饰盖;21-饰盖本体;22-织带口;23-避让缺口;24-定位板;30-第一卡接部;31-第一折弯部;311-第一连接板;312-第二连接板;40-第二卡接部;41-第一板;42-第二板;50-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01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及其车顶行李架和车顶行李架装置
- 下一篇:储物盒及具有该储物盒的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