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纺丝沥青预处理釜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56934.1 | 申请日: | 2015-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2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栋;张兴华;郭晓慧;王宏宝;赵红超;刘占军;郭全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1F7/22 | 分类号: | B01F7/22;C10C3/00 |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刘宝贤 |
| 地址: | 0300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丝 沥青 预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丝沥青预处理釜。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纺丝沥青预处理的反应釜比较少见,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反应釜的搅拌方式多采用桨式、锚式、框式、螺旋搅拌桨。由于不同的反应物料和反应条件对反应釜有不同的要求,而且每种搅拌或搅拌方式的组合都有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对于纺丝沥青的预处理,反应过程的传热传质极大地影响反应进程和沥青分子量分布,继而影响所制备沥青的纺丝性能和最终的碳纤维性能,这就需要该预处理釜具备高效的搅拌体系。传统结构的搅拌器搅拌效率低下,分布分散和液面更新慢,不能满足反应中传质、传热和后期轻组分有效抽出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沥青纺丝的不足,提供一种搅拌效果好、传热传质效率高的纺丝沥青预处理釜,它同时具备高温高压反应的条件并能有效脱除纺丝沥青中的挥发分。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纺丝沥青预处理釜,包括上封盖和釜体1,上封盖17和釜体1通过法兰连接,上封盖17的中轴设有高压高温搅拌装置3,上封盖17上有氮气进口12、真空口13、加料口14、测温管16,釜体1的底端有上展式放料阀,搅拌装置3包括向下垂直的搅拌轴4,搅拌轴4上部有带状螺旋搅拌桨上部5,中部有框式搅拌桨7,下部有径向限位轴套装置9,底端有锚式搅拌桨10,框式搅拌桨7由框式搅拌桨上横杆7.1,框式搅拌桨下横杆7.2和框式搅拌桨立板7.3组成,在位于框式搅拌桨上横杆7.1和框式搅拌桨下横杆7.2之间的搅拌轴4上有带状螺旋搅拌桨下部6。
如上所述的带状螺旋搅拌桨上部5与带状螺旋搅拌桨下部6是桨叶旋转方向相反,带状螺旋搅拌桨上部5与带状螺旋搅拌桨下部6桨长度比为1:3~4。
如上所述的径向限位轴套装置9是互相垂直的十字形横杆,横杆两端与釜内壁连接,中心是轴套8。
如上所述的上封盖17外壁有上封盖保温层15。
如上所述的框式搅拌桨立板7.3与釜体1内壁的间隙为2mm,锚式搅拌桨与釜体内壁的间隙为5~1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釜体顶部设有高压高温搅拌装置,能保证反应釜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沥青的热缩聚反应而不发生泄漏,同时上封盖设有保温层以减少挥发份在封盖处的凝结。
2、搅拌轴上的带状螺旋搅拌桨分上下两部分,两部分桨叶旋转方向相反,当搅拌轴旋转时,带状螺旋搅拌桨下部分将物料向上推,带状螺旋搅拌桨上部分将物料向下压,保证了物料轴向充分混合,同时防止了热缩聚后期的高粘度沥青在搅拌作用下,顺着搅拌轴上爬的效应。
3、框式搅拌加大了釜内物料的径向混合能力,与内部的带状螺旋搅拌不直接相连,产生了漏流,从而起到了良好的三维混合作用。
4、釜体底部采用锚式搅拌,保证了搅拌桨对釜底物料的充分搅拌,同时釜底采用上展式放料阀,防止出料管内料的凝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示图。
如图所示,1是釜体、2是搅拌电机、3是高压高温搅拌装置、4是搅拌轴、5是带状螺旋搅拌桨上部、6是带状螺旋搅拌桨下部、7是框式搅拌桨、7.1框式搅拌桨上横杆、7.2是框式搅拌桨下横杆、7.3是框式搅拌桨立板、8是轴套、9是搅拌轴限位装置、10是锚式搅拌桨、11是上展式放料阀、12是氮气进口、13是真空口、14是加料口、15是上封盖保温层、15是测温管、17是上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纺丝沥青预处理釜由上封盖17和釜体1组成,上封盖17和釜体1通过法兰连接,上封盖17的中轴设有高压高温搅拌装置3,上封盖17上有氮气进口12、真空口13、加料口14、测温管16,釜体1的底端有上展式放料阀,搅拌装置3包括向下垂直的搅拌轴4,搅拌轴4上部有带状螺旋搅拌桨上部5,中部有框式搅拌桨7,下部有径向限位轴套装置9,底端有锚式搅拌桨10,在框式搅拌桨7由框式搅拌桨上横杆7.1,框式搅拌桨下横杆7.2和框式搅拌桨立板7.3组成,在位于框式搅拌桨上横杆7.1和框式搅拌桨下横杆7.2之间的搅拌轴4上有带状螺旋搅拌桨下部6。
带状螺旋搅拌桨上部5与带状螺旋搅拌桨下部6是桨叶旋转方向相反,带状螺旋搅拌桨上部5与带状螺旋搅拌桨下部6桨长度比为1:3。
径向限位轴套装置9是互相垂直的十字形横杆,横杆两端与釜内壁连接,中心是轴套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569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输胶管半堵的混胶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钒氮合金球生产的湿混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