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晶体加工的角度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56750.5 | 申请日: | 2015-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6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崔党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赢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41/06 | 分类号: | B24B41/06;B24B4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150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晶体 加工 角度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晶体加工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晶体加工的角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蓝宝石、碳化硅等晶体,由于其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诸多行业。而该类晶体在生长炉里成长的过程中,由于众多现有技术水平不能控制的因素,使生长面生长出的结晶方向具有各向异性,然而加工中要根据结晶面方向进行加工。这样,就必须通过定向仪来检测出晶体结晶方向,检测时需要从不同方向和角度对晶体进行调整,从而检测出晶向面,然后按照晶向面对其再进行磨削加工。
现有的角度调整装置结构复杂,需要通过很多螺栓进行配合调整,作业强度大,效率低下,不利于企业规模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晶体加工的角度调节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晶体加工的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万向轮、一号滚珠、二号滚珠、水平支架、支座、曲柄杆、紧固手柄、支撑板、万向球头和底座,所述底座的中心部位设有万向球头,所述万向球头的上方水平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右侧边铰接有曲柄杆,所述曲柄杆为“V”型结构,所述曲柄杆的“V”型结构的底部铰接有支座,且曲柄杆和支座的铰接部位设有紧固手柄,所述支座的下方设有水平支架,所述水平支架的下侧中间位置设有万向轮,所述水平支架的左右两端的下部分别设有二号珠套和一号珠套,且二号珠套和一号珠套的内部分别套接设有二号滚珠和一号滚珠,所述万向轮的下方于底座上设有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曲柄杆的右侧边长度大于左侧边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凹槽的截面为圆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凹槽的深度与万向轮的下表面距一号滚珠和二号滚珠的下表面垂直距离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支撑板的一侧设置可以调节竖直角度的曲柄杆,且在支撑板的下侧设置万向球头,便于晶体的水平和竖直角度调节,且仅需通过紧固手柄紧固即可,方便快捷,提高了作业效率,此外,通过一号滚珠和二号滚珠的配合作用,可以减小万向轮与底座之间的摩擦以及万向轮的横向扭力,减少万向轮的磨损,提升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晶体加工的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万向轮1、一号滚珠2、一号珠套3、水平支架4、支座5、曲柄杆6、紧固手柄7、二号珠套8、二号滚珠9、待加工晶体10、支撑板11、万向球头12、凹槽13和底座14,所述底座14的中心部位设有万向球头12,所述万向球头12可以在底座14上任意方向转动,所述万向球头12的上方水平固定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上用于放置待加工晶体10,且待加工晶体10通过固定装置(未示出)进行固定,所述支撑板11的右侧边铰接有曲柄杆6,所述曲柄杆6为“V”型结构,且曲柄杆6的“V”型结构的右侧边长度大于左侧边长度,便于在转动曲柄杆6时,支撑板11可以缓慢移动,所述曲柄杆6的“V”型结构的底部铰接有支座5,且曲柄杆6和支座5的铰接部位设有紧固手柄7,通过紧固手柄7可以对曲柄杆6和支座5的相对位置进行锁死,所述支座5的下方设有水平支架4,所述水平支架4的下侧中间位置设有万向轮1,所述万向轮1可以任意转动,以提供一个支点给曲柄杆6,所述水平支架4的左右两端的下部分别设有二号珠套8和一号珠套3,且二号珠套8和一号珠套3的内部分别套接设有二号滚珠9和一号滚珠2,通过二号滚珠9和一号滚珠2使得万向轮1保持直立,避免在曲柄杆6转动时,造成万向轮1的侧面摩擦受损。
所述万向轮1的下方于底座14上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的截面为圆形,且凹槽13的深度与万向轮1的下表面距一号滚珠2和二号滚珠9的下表面垂直距离相等,便于初始状态时万向轮1可以紧贴凹槽13的底部转动,且一号滚珠2和二号滚珠9可以紧贴底座14的上表面滚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赢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赢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567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