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入耳式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56637.7 | 申请日: | 2015-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8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谢冠宏;林柏青;邱士嘉;杨磊;胡拥辉;魏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加一联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邓云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入耳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入耳式耳机。
背景技术
入耳式耳机是将出音端更深入地置入使用者的外耳内,并利用硅胶耳塞的弹性变形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外耳轮廓。这种耳机利用硅胶耳塞来密封使用者的外耳,以隔绝外界声音而提升音质。
然而,由于入耳式耳机具有气密特性,当使用者将耳机塞入外耳时,使用者的耳膜与耳机之间的空气会受到压缩,导致耳膜有很重的压力感而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同时,耳机内的振膜也会因气体压力而发生变形甚至塌陷,导致音质降低,严重影响听觉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使用者将耳机塞入外耳时,由于空气压缩导致使用者的耳膜不适或损坏耳机的振膜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泄压通道的入耳式耳机。
一种入耳式耳机,用于伸入使用者的外耳,使外耳、耳膜与所述入耳式耳机之间形成腔体,所述入耳式耳机包括:
耳机本体;
出音管,固定连接在所述耳机本体上;及
耳塞,包括内套和外套,所述内套套接在所述出音管上,所述外套环绕于所述内套外侧,所述外套用于紧密贴合使用者外耳的内壁;所述外套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当所述入耳式耳机塞入使用者的外耳时连通所述腔体和外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套的端部和所述外套的端部连接;
所述外套的与所述内套连接的端部为首端,所述外套的另一端部为末端;
所述凹槽由所述首端延伸至所述末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投影到所述末端所在平面的形状呈直线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投影到所述末端所在平面的形状呈曲线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条,且多条所述凹槽均匀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条所述凹槽呈扇叶状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塞还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外套的外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为凸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呈长条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条,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凹槽间隔排列。
上述入耳式耳机,耳塞的外套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凹槽,当入耳式耳机塞入使用者的外耳时,外耳、耳膜与入耳式耳机之间形成腔体,该凹槽形成连通腔体和外界的泄压通道,腔体内的气体通过凹槽排出,同时由于声音是一种机械波,不容易通过该凹槽泄露。因此,在保证音质的同时,避免了使用者佩戴耳机时耳膜受压导致的不舒适感,且避免了耳机内的振膜受压变形或塌陷。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入耳式耳机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入耳式耳机的另一示意图;
图3为又一实施例中入耳式耳机的示意图;
图4为又一实施例中入耳式耳机的示意图;
图5为又一实施例中入耳式耳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入耳式耳机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入耳式耳机的首选实施例。但是,入耳式耳机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入耳式耳机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入耳式耳机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2所示,一实施方式的入耳式耳机100包括耳机本体120、出音管140和耳塞160,出音管140固定连接在耳机本体120上。耳塞160包括内套162和外套164,内套162套接在出音管140上,外套164环绕于内套162外侧。本实施例的入耳式耳机100,在使用时伸入使用者的外耳,使用者的外耳、使用者的耳膜与入耳式耳机100之间形成腔体。外套164用于抵接外耳的内壁。外套164可以是硅胶等弹性材料,耳塞160与使用者外耳紧密接触,使腔体成为大致密封的空间,以隔绝外界声音而提升音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加一联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加一联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566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