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件的密封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55378.6 | 申请日: | 2015-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7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8 | 分类号: | H01M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张向琨 |
地址: | 352100 福建省宁德***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技术涉及薄件上的通孔密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件的密封组件。
背景技术
在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当完成注液及其后的工序之后,需要将壳体顶盖3上的注液孔4进行密封(如图1至图4所示),以防止电解液的泄漏。
通常注液孔4的密封方式是采用T型密封钉5和顶部压盖6(如图2和图3所示)配合,并且加以周圈激光满焊的方式来密封,焊接完后的满焊焊缝WF如图4所示。参见图2和图3,具体实施过程是先用T型密封钉5塞住注液孔4,然后用顶部压盖6压住T型密封钉5,之后再将顶部压盖6和周圈边缘31用激光满焊的方式来密封。
这种现有技术至少需要达到以下两种高要求,否则就会影响密封效能、造成泄漏事故:(1)焊接区域的高洁净度,尤其是顶部压盖6和周圈边缘31的高洁净度;(2)焊接前顶部压盖6需要与壳体顶盖3的顶表面平齐。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因为现有生产工序的缺陷和传统密封技术的设计弊端,往往很难满足以上两点要求。具体原因如下:
(1)现有生产工艺,如注液及其后的工序,会在激光满焊边缘区域残留电解液或其它的杂质,从而会直接影响激光满焊质量,最终导致激光满焊密封方式的失效;
(2)参见图3,现有传统的密封技术的设计,对于同一个T型密封钉5设计了过多的密封接触面:如图3中的T型密封钉5与顶部压盖6之间的接触面C1、T型密封钉5与实际密封面之间的接触面C2以及T型密封钉5与注液孔4之间的接触面C3。对于同一个密封部件而言,过多的接触面往往会因为各个零件个体的制造公差以及各接触面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很难保证稳定、可靠的实际连续接触面,这样最终会导致T型密封钉5密封失效;
(3)此外,因为过多、过大的接触面,最终会导致顶部压盖6在压住T型密封钉5后,顶部压盖6的顶面很难完全与壳体顶盖3的顶面平齐,从而直接导致激光满焊密封方式的失效。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传统的T型密封钉5和顶部压盖6以及周圈激光满焊的密封技术已经很难满足现在低成本高质量的生产需求。因此,需要寻求一种对于焊接区域洁净度要求较低而密封性能更高、密封方式更简单的密封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件的密封组件,其能提高密封性能且密封方式更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件的密封组件,其对焊接区域洁净度要求较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件的密封组件,其中薄件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通孔,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通孔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依次变小,第一凹槽具有水平面,第二凹槽具有水平面。密封组件包括弹性密封垫以及压盖。弹性密封垫具有:环部,具有向下突起的弧形的下周缘;以及延伸部,从环部向内凹设且与环部连接成一体。压盖设置于弹性密封垫的上方并用于收容在第一凹槽内且固定于第一凹槽。当对薄件进行密封时,弹性密封垫的环部的下周缘以线接触方式抵接在第二凹槽的水平面上,弹性密封垫的延伸部与第二凹槽的水平面间隔开并遮蔽通孔,从而弹性密封垫收容在第二凹槽内,之后压盖向下压制弹性密封垫直到压盖的底面抵接第一凹槽的水平面,最后将压盖固定于第一凹槽,其中,在压盖向下压制的过程中,弹性密封垫的环部的下周缘弹性变形,环部的下周缘与第二凹槽的水平面的抵接从线接触方式变为面接触方式,从而弹性密封垫的环部的下周缘与第二凹槽的水平面形成对通孔的环形密封面且该环形密封面与弹性密封垫的延伸部一起将通孔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薄件的密封组件中,在压盖向下压制的过程中,弹性密封垫的环部的下周缘弹性变形,环部的下周缘与第二凹槽的水平面的抵接从线接触方式变为面接触方式,从而弹性密封垫的环部的下周缘与第二凹槽的水平面形成对通孔的环形密封面且该环形密封面与弹性密封垫的延伸部一起将通孔密封,这种面密封提高了密封性能;压盖只是作为弹性密封垫的压紧件,所以压盖固定于第一凹槽时就无需采用周圈满焊方式,只需焊接固定和采用其他方式即可,从而对焊接区域洁净度要求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锂离子电池的壳体顶盖及其注液孔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密封组件进行密封之前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顶部压盖的周圈满焊图;
图4是现有技术的密封组件完成密封后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薄件的密封组件进行密封之前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薄件的密封组件密封正在进行中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553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