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缆接头盒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54247.6 | 申请日: | 2015-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6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画;马剑;陈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缆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接线装置,特别是一种光缆接头盒。
背景技术
光缆接头盒是提供光缆之间的光纤接续、光缆密封和机械强度连续性的保护装置。具有恢复光缆保护的完整性,提供光缆中金属构件的电气连通、接地或断开,使光缆接头免受环境影响,可安放光纤接头和存储余长光纤等功能。在当今发达的通信网路系统中,光通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通信市场的旺盛需求,我国近几年大规模进行光进铜退的通信设施建设,光缆接头盒越来越大量地使用。
根据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三大通信运营商使用光缆接头盒情况的调查了解,光缆线路上安装好的光缆接头盒有的往往会由于密封性能不达标导致光缆接头盒内受潮、进水等而引起产生通信故障。其主要原因在于光缆进出光缆接头盒时的密封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性好的光缆接头盒,有效地避免因光缆与塑料环存在间隙而导致密封不稳定,保障了光缆接头盒内,光纤熔接点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光缆接头盒,它包括光缆、接头盒壳体、塑料环、橡胶层和密封圈,所述的接头盒壳体包括可通过螺栓扣合的盒盖和盒底,盒盖与盒底的配合面上开设有多个光缆过孔,光缆过孔的内壁上开有多个卡槽,光缆沿光缆过孔伸入接头盒壳体内部,至少两个塑料环套装在光缆上,塑料环的外缘分别卡接配合在所述卡槽内,两个塑料环之间的光缆上还套装有一个密封圈,相邻两个塑料环之间的光缆上还缠绕有橡胶层,密封圈的两侧面分别与塑料环和橡胶层的端面紧密接触。
所述的橡胶层为非硫化自粘橡胶带。
所述的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橡胶层与塑料环之间设置橡胶垫,实现盒内与盒外密封隔离,结构简单,成本低。
2、即使光缆与塑料环之间存在间隙,通过塑料环、密封圈和橡胶层的结合密封,其密封性能大幅提高,可确保盒体内部干燥,不受潮,从而提高光线熔接点的稳定性,确保通信畅通。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 为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 为图2中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光缆,2-接头盒壳体,3-塑料环,4-盒盖,5-盒底,6-橡胶层,7-密封圈,8-光缆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光缆接头盒,它包括光缆1、接头盒壳体2、塑料环3、橡胶层6和密封圈7,所述的接头盒壳体2包括可通过螺栓扣合的盒盖4和盒底5,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盒盖4与盒底5的配合面上开设有多个光缆过孔8,光缆过孔8的内壁上开有多个卡槽,光缆1沿光缆过孔8伸入接头盒壳体2内部,至少两个塑料环3套装在光缆1上,塑料环3的外缘分别卡接配合在所述卡槽内,两个塑料环3之间的光缆1上还套装有一个密封圈7,相邻两个塑料环3之间的光缆1上还缠绕有橡胶层6,密封圈7的两侧面分别与塑料环3和橡胶层6的端面紧密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的橡胶层6为非硫化自粘橡胶带,缠绕方便、快速、简单,对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要求较低。
进一步地,所述的密封圈7为橡胶密封圈,橡胶密封圈具有一定弹性,在配合使用时,橡胶密封圈受到挤压变形,从而使得橡胶密封圈的两侧面分别与橡胶层6和塑料环3的端面紧密贴合,从而确保接线盒的密封性。
使用时,光缆1进入接头盒本体2内时,光缆1穿过第一个塑料环3后再穿过一个具有弹性的密封圈7,然后再穿过一个塑料环3,调整塑料环3间的间距,在两个塑料环3之间缠绕上非硫化自粘橡胶,橡胶密封圈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弥补塑料环和光缆间的间隙,保证光缆接头盒的密封可靠性,即使光缆1与塑料环3之间存在间隙,通过塑料环3、密封圈7和橡胶层6的结合密封,其密封性能大幅提高,可确保盒体内部干燥,不受潮,从而提高光线熔接点的稳定性,确保通信畅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542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对焦设计系统、电子装置及自动对焦设计方法
- 下一篇:传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