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膜片位移的背光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53777.9 | 申请日: | 2015-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5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宋林;马继东;李宇翔;王栋生;刘亚峰;夏雪峰;崔亚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沁阳睿为视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F1/13357;F21V8/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455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膜片 位移 背光源 装置 | ||
技术领域
该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源,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膜片位移的背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膜材设计大多是上下增光膜尺寸大小一致。只有下增光膜灯口端左右两边多出两卡位,扩散膜上做相应的缺口,但是因为下增光膜两边卡位较小,粘贴面积也很小,很难与黑膜贴紧,未与黑膜粘贴在一起的,在运输及使用中就会有膜材移位的现象出现。即使与黑膜粘贴在一起,因为粘贴面积太小,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震动后与黑膜脱落造成移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背光源装置中的膜片容易发生位移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防膜片位移的背光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防膜片位移的背光源装置:含有胶框、导光板、FPC双面胶、反射片、遮光板、上增光膜、下增光膜、下扩散膜、FPC、LED、铁框,依次分层叠加,所述上增光膜、下增光膜与扩散膜一对侧边等长,另一对侧边的一端对齐后,其另一端的侧面为阶梯状结构,扩散膜超出上增光膜的部分为凸起,下增光膜超出上增光膜的部分为凹陷。
所述凸起为矩形体,凹陷为矩形体。所述凸起和凹陷的边缘距离等长侧边的距离为0.2mm,两者能够吻合插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防膜片位移的背光源装置具有以下优点:下增光膜与黑膜粘贴面积加大后有效的防止了膜材移位,三层膜材设计为阶梯状结构,达到了更好的粘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膜片位移的背光源装置上增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膜片位移的背光源装置下增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膜片位移的背光源装置扩散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膜片位移的背光源装置部分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防膜片位移的背光源装置部分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中标号1是上增光膜,2是下增光膜,3是下扩散膜,4是凹陷,5是凸起。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防膜片位移的背光源装置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含有胶框、导光板、FPC双面胶、反射片、遮光板、上增光膜1、下增光膜2、下扩散膜3、FPC、LED、铁框,依次分层叠加,所述上增光膜1、下增光膜2与扩散膜一对侧边等长,另一对侧边的一端对齐后,其另一端的侧面为阶梯状结构,扩散膜超出上增光膜1的部分为凸起5,下增光膜2超出上增光膜1的部分为凹陷4。
所述凸起5为矩形体,凹陷4为矩形体。所述凸起5和凹陷4的边缘距离等长侧边的距离为0.2mm,两者能够吻合插接。
更改后的设计是在现有基础上,将扩散膜与下增光膜2进行更改,三层膜材设计为阶梯状结构,上增光膜1最短,扩散膜最长,且扩散膜需搭在FPC上。下增光膜2长度距离FPC边缘0.2mm,两边卡位长度与扩散膜长度一致。扩散膜上还需做缺口。贴完膜材后用专用压胶治具进行压合,使膜材与黑膜完全贴合。下增光膜2与黑膜粘贴面积加大后有效的防止了膜材移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沁阳睿为视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沁阳睿为视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537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