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球形万向轮组合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53465.8 | 申请日: | 2015-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0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 发明(设计)人: | 周良;张中杰;吕培林;邵雪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 主分类号: | E02D9/02 | 分类号: | E02D9/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 地址: | 2000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球形 万向轮 组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万向轮,特别涉及一种球形万向轮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开发建设的快速发展,涉及不少河道、港区的驳岸改造,经常会遇到地下残留着大量斜向旧桩需要拔除,包括钻孔灌注桩、预制桩、木桩等,由于上述桩基一般深埋于地下,且斜桩受场地内地质条件、沉桩施工参数、施工偏差控制效果等因素所限,其实际倾斜角度与图纸可能有较大差别,施工过程中涉及拔桩导杆及抓握装置反复起拔、起落并纠偏调整,清障施工难度大、工效低、代价高,往往成为上述改造工程施工的棘手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专门用于斜桩拔除设备中的球形万向轮组合装置,其包括若干球形万向轮,其特点在于,所述球形万向轮组合装置还包括:彼此背对背焊接并且形成一整体的一矩形卡槽及一拱形的管片,所述管片的横断面为半圆形,在所述管片的内壁按等分弧长分两排均匀地设置有所述球形万向轮,每个所述球形万向轮部分地卡入管片的内壁面内,每排局部裸露于所述管片的球形万向轮的顶端,形成共圆的若干个支点,各所述支点所共之圆的直径为对应的拔桩用钢套管的外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球型万向轮的直径为100mm,每排球形万向轮的数量为8个。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兼具支撑和导向作用,可根据所需拔除既有桩基的实际倾斜角度自由适应,使斜桩拔除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2、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球形万向轮组合装置,斜向支托拔桩钢套管,支承刚度大,滑动阻力小,同时为其提供下沉导向,施工作业中当被拔除的既有桩基与预计倾斜角度有较大偏差时,可以灵活实现对钢套管以平动、转动、扭转或其组合方式的方向调整,实时自由适应所需拔除既有桩基的实际倾斜角度,使斜桩拔除作业效率显著提高,且安全可靠。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装置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定位布置图。
附图标记说明:管片1、矩形卡槽2、球形万向轮3、顶端面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出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球形万向轮组合装置,主要是由一个矩形卡槽2和一个拱形的管片1背对背焊接牢固形成的一整体,该管片1的横剖面为一半圆形。
如图2所示,在半圆形的管片1的内侧,按等分弧长分两排均匀设置有8个球形万向轮3,每排万向轮位于管片1的环宽三分点的位置。
安装时,直径为100mm的球型万向轮3,每排共8个,分两排均匀地卡入半圆形的管片1的内壁的壁厚内。
这样,如图1所示,每个球形万向轮的球体均大部分地卡入半圆形的管片中,每排万向轮露出管片的局部球体的顶端面4,可形成共圆的四个支点,上述支点所共之圆的直径即为拔桩设备对应的拔桩钢套管的外径。
如图2所示,球形万向轮的顶端面4所共之圆的直径与拔桩用钢套管的外径相同。
施工作业时,矩形卡槽2与拔桩设备导杆连接卡紧。半圆形的管片1则用以支托拔桩用的钢套管。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球形万向轮组合装置,斜向支托拔桩钢套管,支承刚度大,滑动阻力小,同时为其提供下沉导向。施工作业中当被拔除的既有桩基与预计倾斜角度有较大偏差时,可以灵活实现对钢套管以平动、转动、扭转或其组合方式的方向调整,实时自由适应所需拔除既有桩基的实际倾斜角度,使斜桩拔除作业效率显著提高,且安全可靠。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534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富水地层基坑新型全封闭止水体系
- 下一篇:一种螺旋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