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U形管的变压器用放气塞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50302.4 | 申请日: | 2015-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6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元昌;李英秋;王在利;汪继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达驰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14 | 分类号: | H01F27/14;B65D2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74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变压 器用 放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压器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U形管的变压器用放气塞。
背景技术
油浸式变压器中的变压器油具有绝缘和散热的双重作用,因此变压器内部必须充满油,不能有气体和可能存气的结构上的死角。这些窝藏气体中的成分会和变压器油中溶解的气体交换扩散,不仅降低油的绝缘能力,还会干扰油色谱检测分析的结果。所以油浸式变压器油箱以及套管升高座等部位均有放气塞,变压器投运前以及检修后需要打开塞座排气。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部位,常规的放气塞不能够实现排出气体的作用。随着对变压器节能和可靠性要求的提高,这部分气体污染油的问题也更加突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以上所提问题,弥补传统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带有U形管的变压器用放气塞。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带有U形管的变压器用放气塞,包括放气塞和U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气塞尾部固定连通有一个U形管;所述的U形管一端的管口为十字槽结构,另一端的管口为平齐结构,且为十字槽管口高于平齐管口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U形管结构能有效引导排出容易窝气等特殊部位的气体,管口为十字槽结构又可以防止巧妙解决挤压堵塞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变压器套管升高座中的实施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变压器压力释放阀中的实施示意图。
图中,1放气塞,2U形管,3套管法兰,4升高座法兰,5升高座,6套管尾部,7空腔,8套管,9变压器箱盖法兰,10压力释放阀,11变压器箱盖,12管接头,13动作阀盘。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图3是变压器高压套管升高座,72.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套管一般采用油纸电容式,重量一般在500kg~3000 kg之间;即使低压套管,由于现在防污要求高,容量大电流也大等因素,重量也很大。为了降低局放,新型变压器高低压套管均采用法兰式安装,鉴于套管8的自重较大,变压器套管升高座法兰4盲孔深度在30mm以上,这就使升高座法兰4厚度至少40mm或更高。如图3中所示升高座法兰4开孔必须大于套管6尾部最大直径,这就造成在法兰开孔内沿与套管油中部分外表面之间存在一个环形空腔。
本实用新型的带有U形管的变压器用放气塞,包括放气塞1和U形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气塞1尾部固定连通有一个U形管2;所述的U形管2一端的管口为十字槽结构,另一端的管口为平齐结构,且为十字槽管口高于平齐管口的结构。将放气塞1安装于升高座法兰4上,U形管2的十字槽管口探入窝气空间上面高出5~10mm内即可,U形管2优先采用铜管,有一定弹性可以保证安装好后U形管2十字槽管口靠紧窝气空间上表面,将气体排出。解决特殊部位的气体排放问题。
使用时,变压器安装好后,通常从下部注油口开始注油,随着油箱内油面升高,气体通过联管在上部油枕排出。注油完成时,变压器油箱内充满油,直接打开放气塞1,一些结构限制的死区中的气体在油的压力下,通过U形管2直接就可以排出,然后关闭放气塞1即可。而且通过放气塞1可以随时排出变压器运行老化产生汇集的气体,减少变压器滤油脱气的次数和时间。
实施例2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与变压器压力释放阀的结合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带有U形管的变压器用放气塞,包括放气塞1和U形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气塞1尾部固定连通有一个U形管2;所述的U形管2一端的管口为十字槽结构,另一端的管口为平齐结构,且为十字槽管口高于平齐管口的结构。将放气塞1固定安装在变压器箱盖11上,U形管2引入到压力释放阀的动作阀盘13的下端面,解决滞留在压力释放阀内的气体排除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达驰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达驰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503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