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航空座椅的轻质座椅垫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9717.X | 申请日: | 2015-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7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汪晓峰;刘钊;钱春芳;赖毓康;张光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云逸航空复合材料结构有限公司;上海特安纶纤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11/06 | 分类号: | B64D11/06;B68G7/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赵枫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航空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垫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航空座椅的轻质座椅垫。
背景技术:
航空座垫需要在长途旅行中保证乘客和驾驶员的舒适性,同时也要兼顾安全和成本的需求,目前飞机座椅垫是四层结构,一、二层为内部芯材,其中第一层为基本层,采用的阻燃PE树脂,起支撑作用及落水后的悬浮作用;第二层紧紧粘合于第一层的上方,为阻燃泡绵,为坐垫提供弹性松软的功能,保证顾客旅途中的舒适性,第三层为为阻燃挡火层,第四层即最外层为阻燃座椅垫包覆材料(即座椅套),阻燃泡绵遇火或极高温度条件容易燃烧,且在燃烧的时候容易释放有毒有害物质,采用挡火层的目的就是为了阻止飞机事故过程中一旦发生火灾时阻燃泡绵燃烧释放毒性物质,挡火层面料在座椅垫遇火情况下,能够在高温火焰中碳化,阻碍火焰进一步向阻燃泡绵上的蔓延,避免阻燃泡绵燃烧及有毒有害气体的释放。
目前这种飞机座椅垫的结构形式也能满足各国民航安全标准要求,但是阻燃泡绵存在始终是个安全隐患,同时,阻燃泡绵及PE树脂不透气,在飞机长途飞行过程中,旅客觉得臀部闷气、不舒适,挡火层虽然对阻燃泡绵起到安全防护作用,但也增加了飞机的重量,不符合飞机轻量化的发展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飞机座椅垫舒适性、降低重量及制作成本并能兼顾座椅安全性的轻质座椅垫。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航空座椅的轻质座椅垫,设置于航空座椅的坐板或背靠板上,所述座椅垫包括外层挡火面料以及座椅垫内芯,所述座椅垫内芯设置于外层挡火面料内部,所述座椅垫内芯为三维立体织物结构。
作为优选,在所述三维立体织物结构下部设置有阻燃支撑层。
作为优选,所述三维立体织物结构由靠近人体一侧的表层面纱、中间支撑纱以及远离人体一侧的底层纱组成,其中间支撑纱的纱线为0.1mm-5mm直径单丝细度的具有阻燃性能的单丝纤维材料,所述表层面纱以及底层纱采用纤维材料的细度均为1D-10D,且该三维立体织物结构厚度设置为1cm-3cm。
作为优选,所述阻燃支撑层内部设有多个通气的开孔。
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这种用于航空座椅的轻质座椅垫采用外层挡火面料取代了传统飞机座椅垫挡火层与装饰面料,将传统两层面料结构合二为一,统一为一层面料,并且在中间采用三维立体织物结构作为座椅垫芯,产品结构简单实用,不仅可以降低座椅垫重量,而且整体透气、舒适且安全性高,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坐垫时且有阻燃支撑层时的剖视结构示意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坐垫时且有阻燃支撑层时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坐垫时且无阻燃支撑层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三维立体织物结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背靠垫时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层挡火面料 2、座椅垫内芯 21、三维立体织物结构 211、表层面纱 212、中间支撑纱 213、底层纱 22、阻燃支撑层 3、开孔 4、背垫外层面料 5、背垫三维立体织物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用于航空座椅的轻质座椅垫,设置于航空座椅的坐板或背靠板上,所述座椅垫包括外层挡火面料1以及座椅垫内芯2,所述座椅垫内芯2设置于外层挡火面料1内部,所述外层挡火面料1为具有耐高温本质阻燃纤维纺纱织造而成,所述座椅垫内芯2为三维立体织物结构21,为提高所述座椅垫的弹性、透气性和舒适性,所述三维立体织物由靠近人体一侧的表层面纱211、中间支撑纱212以及远离人体一侧的底层纱213组成,其中间支撑纱212的纱线均为0.1mm-5mm直径单丝细度的具有阻燃性能的单丝纤维材料,所述表层面纱211以及底层纱213采用纤维材料的细度均为1D-10D,且该三维立体织物结构21厚度设置为1cm-3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云逸航空复合材料结构有限公司;上海特安纶纤维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云逸航空复合材料结构有限公司;上海特安纶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97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