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折叠升降课桌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9315.X | 申请日: | 2015-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4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洪;张耀彤;钟达美;李炳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耀彤 |
主分类号: | A47B41/00 | 分类号: | A47B41/00;A47B41/02;A47B3/08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地址: | 6105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折叠 升降 课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折叠升降课桌。
背景技术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室的课桌总是有着诸多的不便。首先,同学的个子有高有矮,坐在前面的大个子挡住后面小个子的情况在阶梯教室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但是,由于条件限制,并不是每个教室都能够修建成阶梯教室。其次,在学校总会有很多的室内活动,但是由于现在的课桌大多占用了许多空间,因此很多活动只能移到室外进行,很是不便。本实用新型即是针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折叠升降课桌,该课桌的折叠机构带动桌面伸展或折叠,升降机构带动桌体升降,以满足使用者对课桌灵活折叠升降的要求。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折叠升降课桌,包括桌体,所述桌体包括桌面、桌腿、折叠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桌面与所述桌腿铰接,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与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一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与所述桌面通过支撑杆连接;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与所述第二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二定位装置,所述第二定位装置与所述桌腿连接。
进一步,所述桌腿为框架结构,所述折叠机构位于该框架结构内。
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包括限位体、第一螺杆以及与所述第一螺杆螺纹配合的升降体,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体旋转连接,所述升降体与所述支撑杆连接。
进一步,所述桌腿下部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包括螺纹套管、第二螺杆和固设于所述螺杆顶端的凸头,所述螺纹套管底端与所述第二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螺纹套管与所述第二螺杆螺纹配合,所述凸头位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还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为一U型架,所述升降机构位于所述U型架内,所述U型架两侧边对称设有长条形卡槽,所述凸头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卡条,所述卡条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U型架两侧边对称设置的所述卡槽内。
进一步,所述U型架位于所述桌腿的外侧面。
进一步,所述桌体为成对对称设置。
进一步,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桌体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桌腿靠近两侧面的位置对称设有条形凹部,所述凹部内设有限位柱,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和位于所述连接杆两端的连接环,两个所述连接环分别套装于两个桌体上对应位置的限位柱外围。
进一步,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桌体底部设有共用的底盘,每个所述桌体的U型架底面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对称设置的两个桌体间的折叠机构和升降机构分别独立设置,即既可以实现单独桌体的升降折叠,也可以两个桌体的同时升降,灵活方便,实用性强。
2、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机构位于桌腿的框架结构内,即没有额外占用桌体以外的空间,节约空间,整体感强;
3、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位于U型架内,且升降轨迹被限制在U型架的卡槽内,升降过程更加安全可靠;
4、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的设置使得课桌的整体感更强,且在不影响桌体单独升降和同时升降作用的基础上提高了该课桌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单个所述桌体与所述底座上对应的单个U型架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是所述折叠机构与所述桌腿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是所述桌面相对所述桌腿伸展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所述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底座的位置关系立体示意图;
图6是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底座的位置关系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伸展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中:1、桌面,2、桌腿,21、凹槽,22、凹部,23、限位柱,3、底座,31、U型架,32、卡槽,4、折叠机构,41、第一电机,42、第一定位装置,43、限位体,44、第一螺杆,45、升降体,46、支撑杆,5、升降机构,51、第二电机,52、第二定位装置,53、螺纹套管,54、第二螺杆,55、凸头,56、卡条,6、连接件,61、连接杆,62、连接环,7、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耀彤,未经张耀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93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