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图像识别的景区游客疏导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9226.5 | 申请日: | 2015-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7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高超;马丽;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14 | 分类号: | G06Q50/14;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4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图像 识别 景区 游客 疏导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景区游客疏导系统,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景区都有自己的游客数量调控和安全预警的措施和方法,但在景区尺度上对景点客流量进行调控和安全监控管理的很少。传统的景区游客数量调控多采取的交通管制、巡逻疏导、适时关闭开放路口、景区票价调控等措施,难以平衡“经济发展目标”与“环境管理目标”之间的双赢。此外,这些游客数量调控方法无法实现对景点游客数量时空上的分流、调控、提前监控和管理,常常出现某些景点游客过剩,某些景点游客却门可罗雀的现象,无法指导游客在遇到拥挤状况时对路线的重新选择,这不仅是对景区接待能力的考验,也使得景区的环保压力加大,游客满意度降低,景区游客限量诉求增强,增加了更多的安全隐患,这将影响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景区游客疏导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游客无法事先获知景点游客分布密度,不能合理规划游览路线,导致景区景点游客分布不均衡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图像识别的景区游客疏导系统,包括用于实时采集游客分布图像的图像采集单元、用于游客分布图像分析与处理的监控中心、用于游客统计及疏导信息发布的多媒体服务端和用于查询游客分布情况及接收景点游客过饱和警示信息的便携式客户端;
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通过数据传输单元与监控中心双向通信连接,所述数据传输单元包括同轴电缆和电缆补偿放大器;所述监控中心包括图像预处理单元、游客密度计算单元及电子地图叠加单元;所述多媒体服务端、便携式客户端分别与监控中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图像预处理单元对图像采集单元输出的游客分布图像进行预处理,由游客密度计算单元计算输出各景点游客密度,电子地图叠加单元利用拼图技术将各景点游客密度与景点电子地图叠加,输出各景点的游客密度分布图。
所述多媒体服务端包括分布于景区各景点的音频播放器和显示屏。
所述音频播放器采用YH50-10B型公共广播扬声器。
所述显示屏采用KD-SC014610SL-E型液晶拼接显示屏。
所述便携式客户端为手机或PAD或无线导游讲解器。
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采用PE-V-200型室外360°多镜头全景监控摄像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景区游客疏导系统,游客可以通过多媒体服务端及便携式客户端实时了解景区内各景点的游客密度情况,提醒游客合理规划游览路线,避免个别景点拥堵,实现景区景点游客均衡分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图像采集单元通过数据传输单元与监控中心双向通信连接,数据传输单元包括同轴电缆和电缆补偿放大器;监控中心包括图像预处理单元、游客密度计算单元及电子地图叠加单元;多媒体服务端、便携式客户端分别与监控中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图像采集单元、监控中心、多媒体服务端和便携式客户端。
图像采集单元采用PE-V-200型室外360°多镜头全景监控摄像头,景区中的每个景点分别设立至少一个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各景点的游客分布图像。
监控中心通过数据传输单元与图像采集单元双向通信连接,用于游客分布图像分析与处理。它包括包括图像预处理单元、游客密度计算单元及电子地图叠加单元。图像预处理单元对图像采集单元发送的游客分布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依次进行的减背景处理、二值化处理、形态学处理和去毛刺处理,得到游客分布图像中每一块区域的轮廓;游客密度计算单元利用轮廓特征进行人头识别的方法统计出游客数量,依据拍摄面积计算得到景区各个区域的游客密度;电子地图叠加单元利用拼图技术将分析计算得到的各景点的游客密度与景点电子地图叠加,得到景区整体游客密度分布图。监控中心将游客密度分布图传送至多媒体服务端,使游客及时获知景点游客分布信息,避免拥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92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语音控制的门禁系统
- 下一篇:一种近距离无线感应式挑战应答令牌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