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油温监测功能的燃气导热油炉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8272.3 | 申请日: | 2015-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2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尤秀春;黄宝兰;张金进;谢成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宝兰 |
主分类号: | F24H7/00 | 分类号: | F24H7/00;F24H9/20;F24H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监测 功能 燃气 导热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热油炉,尤其是具有油温监测功能的燃气导热油炉。
背景技术
导热油炉是以重油、轻油或可燃液体为燃料,导热油为热载体,利用循环油泵强制液相循环,将热能输送给用热设备后继而返回重新加热的直流式特种工业炉。使用时,天然气经燃烧器在燃烧室内充分燃烧后,被辐射受热面吸收大部分热量后,高温烟气进入对流受热面进行换热,再从烟气出口进入余热回收装置。期间,油管内的冷油吸收热量变成热油从导热油出口流出,达到向用户供热的功能。
然而目前现有的导热油炉所流出的导热油的温度不稳定,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对导热油的温度进行监测调节,导致出油温度不稳定无法保证供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油温监测功能的燃气导热油炉,该导热油炉通过设置油温检测装置可以对从导热油出口流出的导热油的温度进行时时监测,防止出现油温不达标或过高的问题,同时该导热油炉的导热油管受热面积大,导热效果好,使导热油管内的导热油吸收热量效果好,从而提高了导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油温监测功能的燃气导热油炉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具有油温监测功能的燃气导热油炉,包括炉体,在炉体前端设置有燃烧器接口和看火门,在炉体后端设置有导热油进口、排烟口和防爆门,在炉体上部设置有导热油出口,在导热油出口处设置有油温检测装置,所述油温检测装置包括温度检测探头、温度显示仪、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单片机,温度检测探头伸入到导热油管末端内部并通过单片机与温度显示仪相连接,半导体集成电路设置在温度显示仪和单片机之间燃烧器接口与燃烧器相连接。在炉体内设置有导热油管,导热油管在炉体内呈螺旋形分布,螺距为10mm~15mm,所述导热油管一端与导热油进口连接,另一端与导热油出口相连接;所述导热油管包括管体、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管体为金属管体,第一导热层由金刚石微粉和硬质合金粉混合高温喷涂,第二导热层为氮化铝导热层,在导热油管的内侧设置有弧形凹槽,在弧形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导热丝;所述导热丝为镍铬合金导热丝,在导热丝端部设置有扰流颗粒,在导热丝上设置有导热纤维,导热纤维的纤维径小于导热丝的丝径。当天然气经燃烧器在燃烧室内充分燃烧后,高温烟气进入到炉体内,导热油管内的冷油吸收到高温热量后变成热油从导热油出口流出,达到向用户供热的功能。通过将导热油管的内侧设置为弧形凹槽,增加了导热油管的受热面积,使导热油管内的导热油流径变薄,从而增加了导热油的吸热效果,通过在弧形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导热丝,当导热油管吸收到高温热量后,将热量传递给导热丝,高温的导热丝可以对流经的导热油进行热传递,从而进一步提高导热油的吸热效果,通过在在导热丝上设置导热纤维,导热纤维具有与导热丝同样的热传送效果,在导热丝导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与导热油的热传递效果,通过在导热丝端部设置扰流颗粒,扰流颗粒的材质与导热丝的材质相同,也具有导热效果,由于扰流颗粒的表面积相对较大,一方面对导热油管内的导热油起到热传递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扰流作用,使导热油吸热更均匀。通过在导热油出口处设置油温检测装置可以对从导热油出口流出的导热油的温度进行时时监测,防止出现油温不达标或过高的问题,当位于导热油管末端内部的温度检测探头检测到油温时,将数据传输给单片机再通过单片机将油温显示到温度显示仪上,从而使工作人员更直观的了解当前油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扰流颗粒为圆形、菱形或异形扰流颗粒。圆形扰流颗粒的表面光滑,对导热油的摩擦小,菱形或异形扰流颗粒的由于自身结构的原因对导热油的摩擦大,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导热油的扰流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热层的厚度为0.1mm~.03mm。由于第一导热层由金刚石微粉和硬质合金粉混合高温喷涂而成,金刚石微粉与硬质合金粉在超高压高温条件下烧结后形成金刚石聚晶层,金刚石聚晶层既具有金刚石优良的导热性、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又具有硬质合金的强度与抗冲击韧性,在导热性能好的前提下还起到对管体的保护作用,从而延长了导热油管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导热层的厚度为0.5mm~0.8mm。通过将第二导热层设置为氮化铝导热层,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与第一导热层相配合,进一步提高了导热油管的导热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导热丝的丝径为0.1mm~0.2mm。通过将导热丝的丝径设置为0.1mm~0.2mm,可以减小阻力,使导热油流速畅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宝兰,未经黄宝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82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