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进料泵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7855.4 | 申请日: | 2015-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9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高良军;王东光;朱根民;董丽颖;王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1/32 | 分类号: | C02F1/32;C02F1/7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郑阳政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废水 光催化 处理 系统 进料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艺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进料泵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对难降解有机污水的处理主要有膜分离法、吸附法、光化学法、萃取法、生物炭法等。膜分离法、吸附法、萃取法主要是通过分离的方法从有机污水中隔离出有机物,这会带来二次污染。光化学法利用臭氧或者双氧水等通入有机污水,利用紫外光进行降解反应,而大量的臭氧或双氧水的使用提高了降解成本,而且过量的双氧水需要大量亚硫酸钠处理后方能排放,既造成了环境的二次污染,又增加了处理成本。生物炭法只能处理含有少量有机物的污水,对于含大量有机物的污水处理能力有限。
光催化降解过程在紫外光照射下,光促使电子从价带激发到光催化剂的导带,剩下具有高氧化性能的光生空穴,一方面,光生空穴与被吸附的水分子及氢氧阴离子反应产生氢氧自由基,这个氢氧自由基能够降解不同的污染物。光催化降解过程需要氧气、水、光催化剂、光源,四者缺一不可,光催化反应过程中为了使氧气、水、光催化剂、光源进行接触,需要设计鼓泡机构来完成。现有的光催化反应的鼓泡机构为采用现有的鼓泡机,在鼓泡机的出气口中连接仅两端开口的气管来将气通道反应池中而实现鼓泡的。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1410424383.5的专利文件中即开关了一种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输送废水时是通过进料泵总成来完成的,进料泵总成包括机壳,所述机壳连接有水泵和驱动水泵的电机。
现有的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进料泵总成存在固定不方便,隔震效果差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方便、隔震效果好的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进料泵总成,解决了现有进料泵总成固定不便,隔震效果差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进料泵总成,包括机壳,所述机壳连接有水泵和驱动水泵的电机,所述机壳设有吸盘,所述吸盘包括同机壳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吸盘,所述第一吸盘内设有第二吸盘,所述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之间围成吸附槽。使用时,通过同时挤压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使得第一吸盘的内部空间和吸附槽中都形成负压,也即通过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一起进行吸附而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安装位置上。当受到振动或瞬间冲击力而使第一吸盘的吸附处产生瞬间局部脱开时,在第二吸盘的作用下、当瞬间冲击力消失后第一吸盘会重新恢复而进行吸附,使得吸盘受到瞬间冲击而产生局部瞬间断开时不会产生脱落现象,且吸附力的下降量会较小即仍旧保持良好的吸附作用。通过吸盘进行固定,固定时方便且具有隔震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吸盘的吸附端伸出所述第一吸盘的吸附端。因为第一吸盘是位于外部的,有否吸附上是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的,而第二吸盘是否吸附上是不能够直观地看到的,所以如果第一吸盘超出第二吸盘则存在以下不足:按压力小了则可能第二吸盘没有吸附上、为了确保第二吸盘吸附上则需要用较大的力进行按压,而该力到底多大和持续多长时间难以掌握,往往会导致不必要的力气浪费和时间浪费。本技术方案则只要第一吸盘吸附上时第二吸盘必定已经吸附上,所以安装时能够方便省力快速地确保第二吸盘吸附上,提高了安装进料泵时的方便性。
作为优选,所述吸附槽内设有将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连接在一起的若干弹性连接条,所述弹性连接条沿第二吸盘周向分布。当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都吸附上时,弹性连接条被拉长而储能,该能量产生促使第一吸盘朝向被吸附物运动的趋势,使得当第一吸盘产生瞬间断开时、加速第一吸盘恢复到吸附状态。也即进一步降低了进料泵受到瞬间冲击时而产生脱落的可能性。
作为优选,所述吸盘还包括将所述第二吸盘内部空间和吸附槽二者同第一吸盘外部空间连通的气道,所述气道的外端铰接有用于密封所述气道外端的密封盖。当挤压吸盘而进行吸附时,吸盘内的空气能够顶开密封盖而排出,但吸附住时气压差使得密封盖重新盖到气道的外端上。需要移动进料泵时,通过人工开启密封盖来对吸盘内部空间进行破真空,从而能够在保证大的吸力的情况下实现以小的力进行拆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78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舶系统油水分离处理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节约能源的闭式脱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