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浪涌抗扰度试验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7284.4 | 申请日: | 2015-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13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肖华;孙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沃特测试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邓猛烈;潘登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赤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浪涌 抗扰度 试验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兼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浪涌抗扰度试验电路。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开关电源设计领域,通常在电源输入的保险丝之后加入一个压敏电阻,以保护开关电源不受雷击浪涌的影响,但由于设计电路的差异,也有很多产品,其电路在保险丝后虽然加了压敏电阻,但在EMC的Surge雷击浪涌抗扰度测试时也会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浪涌抗扰度试验电路,能够增强抗浪涌冲击能力。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浪涌抗扰度试验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变压电路和恒流驱动电路,所述整流电路与变压电路连接,所述恒流驱动电路与变压电路连接,其中,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熔断器FUSE1、压敏电阻RV1、压敏电阻RV2、电容C1、电容CX1、电容CX2、共模电感L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熔断器FUSE1的一端与交流电源L端连接,熔断器FUSE1的另一端与压敏电阻RV1的一端、电容CX1的一端及共模电感L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在一起,压敏电阻RV1的另一端与交流电源N端、电容CX1的另一端及共模电感L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在一起,共模电感L1的第一输出端与电容CX2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及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在一起,共模电感L1的第二输出端与电容CX2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正极及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在一起,二极 管D2的正极和二极管D4的正极一起接地,二极管D1的负极与二极管D3的负极、压敏电阻RV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及节点a连接在一起,压敏电阻RV2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另一端一起接地。
其中,所述变压电路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7、电阻R18、电容C0、电容C7、电容C8、电容CE1、电容CE2、电容CY1、变压器T1、二极管D7、二极管D8和二极管D9,其中,变压器T1的型号为:TRANS-EE3,其中,电阻R5的一端与节点a、电阻R13的一端、电容C0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及变压器T1的端子6连接在一起,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节点b,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节点c,电容C0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电容C7的另一端及电阻R14的一端连接在一起,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二极管D7的正极与节点d及变压器T1的端子5连接在一起,变压器T1的端子4连接节点e,变压器T1的端子1接地,变压器T1的端子2与电容CE1的负极、电容CE2的负极、电阻R18的一端及第二输出端一起连接至参考接地,变压器T1的端子3与电阻R17的一端、二极管D8的正极及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在一起,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8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8的负极、二极管D9的负极、电容CE1的正极、电容CE2的正极、电阻R18的另一端及第一输出端连接在一起,其中,参考接地和接地之间连接有电容CY1。
其中,所述恒流驱动电路包括:恒流驱动芯片U1、电阻RS1、电阻RS2、电阻RS3、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9、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9、二极管D5、二极管D6和N沟道 场效应管Q1,其中,恒流驱动芯片U1的型号为:3309,其中,U1的管脚1与电阻RS1的一端、电阻RS2的一端及电阻RS3的一端连接在一起,U1的管脚2与电阻RS1的另一端、电阻RS2的另一端、电阻RS3的另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及电容C4的一端一起接地,U1的管脚3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U1的管脚4与节点b、电阻R7的另一端及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U1的管脚5与电阻R8的另一端及电阻R9的一端连接在一起,U1的管脚6与电容C5的另一端及电容C4的另一端及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在一起,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阻R9的另一端及节点e连接在一起,U1的管脚7与电容C6的另一端、电阻R19的一端及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在一起,U1的管脚8与电容C9的一端及N沟道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在一起,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N沟道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节点d,N沟道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沃特测试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沃特测试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72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CPS主接触器短路测试装置
- 下一篇:基于3G网络的预付费电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