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梁起重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7130.5 | 申请日: | 2015-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4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潘鹏飞;张鑫;付春彪;张瑛;车明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纽科伦(新乡)起重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5/00 | 分类号: | B66C5/00;B66C7/08;B66C11/16;B66C9/1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韩天宝 |
地址: | 453424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起重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梁起重机。
背景技术
双梁电动葫芦小车一般位于主梁上方的轨道上,小车在轨道上方运行使得整个起重设备占用的高度较高,对于限高的厂房,这种起重设备不再适用。
对于上述这种问题,中国专利CN202322026U公开了一种悬挂式电动葫芦,该悬挂式电动葫芦包括电动葫芦、双轨道小车,电动葫芦安装在双轨道小车的上面。小车的左行走轮和右行走轮位于不同的轨道上。由于电动葫芦是位于主梁的下方,降低了整个起重设备的空间高度。但是该悬挂式电动葫芦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小车的轨道采用的是工字钢,工字钢是固定在对应的主梁的底板上的,使用工字钢作为轨道使得小车的安装高度降低,进一步降低了电动葫芦的起升高度。其次,双轨道小车上的电动葫芦是沿着工字钢的长度方向布置,电动葫芦的卷筒的轴线与电动葫芦的运行轨道平行,这种布置方式会增大双轨道小车的基距。当需要吊运位于起重机轨道下方的货物时,卷筒下方的吊钩不能达到起重机轨道下方的指定位置,如果想要吊运货物,就需要大角度的斜拉吊钩,斜拉吊钩会造成电动葫芦的摆动,给电动葫芦造成额外的碰撞,而且斜拉吊钩进行吊运货物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关于电动葫芦的布置方向问题,中国专利CN 201801308 U公开了一种电动葫芦及使用该电动葫芦的起重机,其中电动葫芦的卷筒的轴线与滚轮的轴线平行,电动葫芦的滚轮在主梁工字钢上运行时,卷筒轴线与工字钢的延伸方向垂直。当吊运靠近墙体的物品时,电动葫芦可以最大限度地移动到起重机轨道的一侧以便于吊装物品,解决了大角度斜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梁起重机,以解决现有的电动葫芦使用工字钢会降低起重机的起升高度,导致两个主梁之间的高度空间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梁起重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两个主梁及沿主梁延伸方向运行的小车,所述主梁包括底板及左右两侧的腹板,两个底板的相邻侧和/或相背侧凸出于对应的腹板,底板的凸出对应腹板的部分形成供所述小车的行走轮运行的运行轨道。
所述小车的顶部位于主梁的底板的上方。
所述小车包括小车架,所述小车架上设有电动葫芦,电动葫芦的卷筒位于两主梁之间且沿左右方向布置。
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均凸出于对应的腹板。
所述小车上设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主梁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导向配合,导向轮的转动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双梁起重机包括主梁,主梁包括底板及左右两侧的腹板,底板的于凸出对应的腹板的部分形成供所述小车的行走轮运行的运行轨道。由于行走轮的运行轨道的轨道面设置在主梁底板的上侧,那么相对于现有技术就省去了作为轨道的工字钢,使得小车的安装位置上移,增加了小车的起升机构的高度,充分利用了两个主梁之间的高度空间,进而增加了电动葫芦的起升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 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梁起重机的实施例,如图1-2所示:包括两个主梁5及沿主梁5延伸方向运行的小车1,主梁5为箱型梁,主梁5由底板53、左右两侧的腹板52、上盖板51及中间筋板构成。底板53的左右两端均凸出与其靠近的腹板52,底板53的于凸出对应的腹板的部分形成供所述小车1的行走轮运行的运行轨道。
小车1包括小车架2,小车架2上设有电动葫芦7,电动葫芦7位于两主梁5之间且沿左右方向布置。电动葫芦7的卷筒71转动轴线方向与主梁的延伸方向垂直,这样的布置方式可以使小车1在主梁5上的运行行程更大,便于将货物吊运至位于起重机轨道下方的作业区域。整个小车的顶部处于主梁的底板的上方,可以充分利用两个主梁之间的高度空间。行走轮包括与左侧的主梁5的底板滚动配合的左行走轮41及与右侧的主梁的底板滚动配合的右行走轮42。左、右行走轮均通过车轮架3安装于小车架2上,一个车轮架的同一侧前后间隔安装有两个行走轮,一个车轮架的左右两侧的行走轮对称设置。位于小车架左右两侧的行走轮中各有一个作为主动行走轮,主动行走轮由三合一电机6驱动。车轮架3通过转动轴转动装配在小车架2上。小车架2上还设有导向轮,导向轮的转轴设于小车上且转轴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导向轮与主梁左右两侧对应的腹板导向配合。通过设置导向轮限制了电动葫芦行走轮的横向移动,使得行走轮的端面不与主梁侧壁(即腹板)接触而发生滑动摩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纽科伦(新乡)起重机有限公司,未经纽科伦(新乡)起重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71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