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飞机表面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7069.4 | 申请日: | 2015-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0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董光利;陈程;何川;陈庆;吴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正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15/04 | 分类号: | B64D15/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袁春晓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表面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表面加热技术。
背景技术
寒冷环境条件下,飞机表面容易积冰。飞机积冰是最复杂的飞行气象之一,在云、雾、雨或湿雪中飞行时,飞机的迎风部位、动力装置和特种设备外露部分,由于水滴冻结或水气凝结而聚积的冰层,这一现象就是飞机积冰。当飞机在云中飞行,机体碰到过冷水滴时,如果机体表面的温度低于0℃时,过冷水滴就会在机体表面的某些部分冻结而聚集起来形成结冰。此外,飞机由寒冷的高层进入暖湿的低层,也会出现结冰,它是由于暖湿气层中的水气在较冷的机体上发生凝结而形成的,过冷水滴是非常不稳定的,当它受到冲击时,即会变成固体的冰,在低于0℃的云雨中飞行时均可产生飞机结冰。
飞机任何部位积冰都会使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变坏,使飞机升力减小,阻力增大,从而影响飞机的操纵性与稳定性。机翼前缘和尾翼前缘结冰可能造成阻力增加、升力下降、临界迎角减小和飞机操纵性降低等危害;发动机进气道结冰可能造成发动机进气效量下降,发动机功率降低,甚至导致停车,以及发动机结构损坏等危害;螺旋桨部位结冰可能造成螺旋桨不平衡、动力装置和飞机振动以致轴承损坏、发动机停车、二次损伤等危害;风档玻璃部位结冰可能妨碍机组人员视线;仪表探头部位结冰将可能导致仪表系统失灵(温度、压力等);飞机天线部位结冰可能导致天线折断,系统失效等危害。
可见,飞机任何部位积冰都对飞机的安全和高效运行造成极大危害,需要合理、有效的解决飞机防冰除冰问题,以保证寒冷环境条件下民航飞机的安全、高效运行。
通常的防冰、除冰方式有三种:热力防冰,液体防冰和机械除冰。其中,机械除冰技术又可分为气动带除冰和电脉冲除冰技术;热力防冰技术分别按热源和加热方式又分别分为电热防冰、气热防冰技术,以及连续防冰和间断除冰技术。
目前飞机除冰系统主要采用电热力防冰工作效率低、能源浪费较大,只适合小部件的除冰;液体防冻因液体消耗量大和喷液系统设备维护麻烦;机械除冰只限于飞机前缘和机翼蒙皮除冰。
现有的除冰技术除了存在成本高、操作不便的问题外,还无法解决在飞行过程中除冰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利用飞机尾气加热的表面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进气口、出气口及换热腔道,所述进气口位于换热腔道的一端,出气口位于换热腔道的另一端;所述换热腔道为蛇形换热腔道。
进一步,由金属管弯曲形成的换热腔道,所述金属管的一端设有进气口,所述金属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
进一步,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的一端具有进气口,金属壳体的另一端具有出气口;所述金属壳体内设置有若干挡板以便在金属壳体内部形成蛇形换热腔道。
进一步,所述金属壳体为长方体形。
进一步,在所述金属壳体内,上下交错设置有多个挡板以形成所述蛇形换热腔道。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利用飞机发动机排放的高压、高温、高速尾气加热飞机表面加热器,进而对飞机表面进行气热防冰、除冰,是一种经济、环保、节能、高效的措施。
2.采用飞机尾气作为防冰、除冰的加热源,只要飞机工作,不管在地面还是飞行过程中,均能起到防冰、除冰的作用,提高了飞机的运行能力。
3.将换热腔道设计为蛇形,使得飞机尾气能够充分与外界进行换热,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表面加热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表面加热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包括换热腔道,具体可以是由铜或铜合金等金属管按照正弦波形状弯曲形成蛇形换热腔道,进气口设置在金属管的一端,金属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管道还可以按照方波形状弯曲形成蛇形换热腔道。
如图2,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主体是一个金属壳体,进气口在金属壳体的一端,出气口在金属壳体的另一端。在金属壳形成的空间中以上下交错的隔板形成蛇形换热腔道。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壳体为长方体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正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正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70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动力航拍一体式调整支架
- 下一篇:一种分布式独立控制多旋翼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