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拖网沉子纲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6826.6 | 申请日: | 2015-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0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李腾;王学锋;吕少梁;杨昌焕;苏嘉涛;陈文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73/04 | 分类号: | A01K7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张文雄;彭逊 |
地址: | 524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拖网 沉子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渔业捕捞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拖网沉子纲。
背景技术
拖网属流动的过滤性渔具,它依靠渔船动力拖曳网具,迫使捕捞对象(鱼虾蟹类)进入网内而进行捕捞,是当前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捕捞的最重要渔具。拖网在水中捕捞作业时,要保证其垂直张开高度和水平张开的宽度,这样才能有效进行捕捞,其中水平张开宽度主要通过网口两侧的网板升降力和渔船的拖曳前行动力(双拖渔船没有网板,主要是通过两条渔船形成一定水平夹角同时进行拖曳)来保持;而其垂直高度则主要通过浮纲(上纲)的浮球产生浮力和沉子纲(下纲,沉纲)的沉降力来完成。
沉子纲是拖网渔具中非常重要的纲索,一方面,拖网的渔获产量与沉子纲密切相关,由于我国现行的拖网多与海底接触即底拖网,有效避免了鱼类从拖网网口的下方逃逸,保证了渔获量;另一方面,目前的沉子纲由于多用破旧渔网,切割废旧轮胎作成环形橡胶片等缠绕在钢丝绳上制成,这种沉子纲摩擦阻力大,极易受到海底石头或其它障碍物的刮擦、缠绕,而使网具受损,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受损网具缠绕螺旋浆,影响到渔船的安全,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沉子纲的现行技术使得阻力大、增加了燃油消耗,而使得生产成本提高,使渔业生产效益降低;并且这种粗制的轮胎片或废网片轮胎对海底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影响了底栖生物的生长、生存,部分沉子纲上脱落在海底的废旧网片会缠绕海洋哺乳类生物,而造成生态破坏。并且,在发生破网时修补或替换新渔具时,这种沉子纲的装配工艺复杂,所需工时较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近年来,由于燃油价格不断上涨,船员工资不断增高,渔业资源由于高强度捕捞而衰退等诸多因素使拖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此,人们也在开发新型拖网沉子纲方面进行了研究,例如缠绕式沉子纲,在沉子纲的钢丝绳上缠绕做衬底用的旧网衣,用旧网衣捻成的绳股,缠绕越多,沉降力越大,但这种沉子纲粗度大,耐磨性差,寿命短;橡胶片式沉子纲,在沉子纲上穿有橡胶片,铁块或铅块,耐摩擦较好,但装配工艺复杂;链式沉子纲,在沉子纲上结缚铁链,易与海底不规则形状的石头、障碍物发生缠绕、刮擦,而损坏拖网的网具,造成破网。
综上,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亟待改进和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拖网沉子纲,能够显著改善拖网沉子纲与海底石头刮擦发生的破网问题,能够使拖网渔船根据近海海底底质类型和海况,快速、便捷地调整沉子纲结构,实现其节能、生态友好型生产,降低捕捞生产成本和对海底的生态影响,提高捕捞作业安全系数。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拖网沉子纲,其特征在于,包括沉子纲绳和钢丝绳,多个固定装置将沉子纲绳和钢丝绳绑缚固定在一起;所述沉子纲绳为聚丙烯和/或聚酰胺高分子材质编织而成的绳索,绳子内部混合编入长条形状铅块。
进一步地,所述沉子纲绳上设置多个半环形加重铅块。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为高分子材料绳索或钢丝绳夹扣,其上设置聚乙烯穿孔球柱型辊轮。
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绳用高分子材料绳索或纱线包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聚丙烯或聚酰胺高分子组合材质所编织而成的绳索,内部混合编入长条形状铅块的结构,不但有效增加了原装沉子纲沉降力,而且在沉子纲外另外增加/减少附重铅块非常便捷;2)沉子纲材料装配简单,根据作业海况和网具垂直高度需要而对半环形铅块灵活使用,拆装方便;3)在沉子纲与钢丝绳组成的新型复合沉子纲上,灵活装配的超高分子聚乙烯穿孔球柱形辊轮,保证安全生产,有效避免网衣和沉子纲在复杂海区破损的现象。实践证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沉子纲能有效的保持网口的的垂直张开高度,有效避免了因急速转向或网板倾覆等复杂海况而造成网具在海中的缠绕或大破网现象。在不影响捕捞生产量的情况下显著降低油耗,经久耐用,能够有效降低捕捞生产成本,并提高渔业捕捞生产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68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捕虫机的摄像盒
- 下一篇:一种水产养殖节能排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