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公交车铝板风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5961.9 | 申请日: | 2015-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3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庄桂林;李伟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帕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26 | 分类号: | B60H1/2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63017 福建省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交车 风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交车铝板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公交车上使用的铝风道均为成型模具挤出铝型材后裁切、冲孔、喷涂后组装而成。此种铝风道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含有铁板冲压件导致成品较重,对车身轻量化起到相反作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交车铝板风道结构,该公交车铝板风道结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利于方便安装及使用的可靠。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公交车铝板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车身骨架顶面上的通道灯铝型材和第一边固定在车身骨架侧面上的辊压铝板,所述辊压铝板第二边通过一铰链铝型材与通道灯铝型材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上述通道灯铝型材上具有用于放置通道灯的凹槽,所述凹槽底部通过螺钉锁固在车身骨架的顶面上。
进一步的,上述凹槽开口处设有可拆灯罩。
进一步的,上述铰链铝型材的一边与辊压铝板第二边通过螺钉连接固定,铰链铝型材的另一边通过卡扣与通道灯铝型材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铰链铝型材与辊压铝板的连接处设有遮盖边条。
安装时,根据整车风道布置图尺寸要求,先裁切好通道灯铝型材、铰链铝型材及辊压铝板,并根据要求在辊压铝板上开好相应的风口孔,然后将铰链铝型材和辊压铝板发往喷漆厂按订单颜色进行烤漆,烤漆结束后,利用螺丝钉将铰链铝型材和辊压铝板装配固定,并在背面贴隔热泡棉,至此产品装配完成。
与现有铝合金风道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安装简单:该实用新型仅是通道灯铝型材、铰链铝型材和辊压铝板简单组装而成,少去原有铝合金风道拼装锁紧工艺;固定到车上安装方便,只需将对应铰链挂上即可;
2、成本较低:该实用新型为较简单的三部分铝型材和铝板组成,产品分装工艺简单,所需加强及固定配件少,大大降低了安装工时和配件成本;
3、车身轻量化:本实用新型为铝板辊压风道,主体由铰链铝型材和辊压铝板组成,相比普通铝风道的组装少了一部分加强及固定配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车身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断面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交车铝板风道结构,包括固定在车身骨架11顶面上的通道灯铝型材1和第一边固定在车身骨架侧面上的辊压铝板5,所述辊压铝板第二边通过一铰链铝型材3与通道灯铝型材1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为了设计合理,上述通道灯铝型材1上具有用于放置通道灯的凹槽7,所述凹槽底部通过螺钉8锁固在车身骨架的顶面上。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拆卸,上述凹槽开口处设有可拆灯罩2。
进一步的,为了安装方便,上述铰链铝型材的一边与辊压铝板第二边通过螺钉4连接固定,在铰链铝型材3的该边设有扁槽,辊压铝板5可以插入该扁槽10,然后再用螺钉4锁定;铰链铝型材的另一边通过卡扣与通道灯铝型材连接,在铰链铝型材的另一边端部具有弯钩,相应通道灯铝型材该侧设有勾住弯钩的弯扣。
在辊压铝板5内表面设有隔热泡棉6以利于隔热。
进一步的,为了美观性,上述铰链铝型材与辊压铝板的连接处设有遮盖边条9。
安装时,根据整车风道布置图尺寸要求,先裁切好通道灯铝型材、铰链铝型材及辊压铝板,并根据要求在辊压铝板上开好相应的风口孔,然后将铰链铝型材和辊压铝板发往喷漆厂按订单颜色进行烤漆,烤漆结束后,利用螺丝钉将铰链铝型材和辊压铝板装配固定,并在背面贴隔热泡棉,至此产品装配完成。
与现有铝合金风道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安装简单:该实用新型仅是通道灯铝型材、铰链铝型材和辊压铝板简单组装而成,少去原有铝合金风道拼装锁紧工艺;固定到车上安装方便,只需将对应铰链挂上即可;
2、成本较低:该实用新型为较简单的三部分铝型材和铝板组成,产品分装工艺简单,所需加强及固定配件少,大大降低了安装工时和配件成本;
3、车身轻量化:本实用新型为铝板辊压风道,主体由铰链铝型材和辊压铝板组成,相比普通铝风道的组装少了一部分加强及固定配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车身重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帕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帕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59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