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弯曲度密封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5519.6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2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范驰伟;郑毕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上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弯曲 密封 检测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检测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电缆弯曲度密封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力和通讯事业的迅猛发展,管道电缆的铺设技术已越来越广泛普及,地下电缆管一般都以各种塑胶、铁(钢)、混凝土等制成,排放在事先挖好的地下槽沟内,并在一定的距离设置人手孔,作为接线、查验、维修或管理线路的工作点。管道施工后一般都以水泥来灌注包覆整个电缆管道,但是由于人手孔和管道相通,因此如果此处的电缆管道不作密封或者密封不良,长期以后,雨水、污水、淤泥往往会充进管道内,或是鼠虫等窜入,而老鼠啃食电缆、繁殖、死亡腐烂,就造成管道堵塞;同时也由于管道相联通,抽水形成倒灌,无法抽净,特别是当某段电缆出现问题时,因无法分段抽水而使故障难以排除,因此,针对电缆与电缆管道之间的密封技术一直是有待于解决的难题。
为了保证电缆与电缆管道之间的密封性,目前采用的是在电缆外包充气式管道密封袋的方式,然而,如何检测包裹充气式管道密封袋的电缆在弯曲情况下与管道之间的气密性,目前尚未有装置可以完成,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装置来完成,以保证产品的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弯曲度密封检测设备,其能完成对包裹充气式管道密封袋的电缆在弯曲情况下与管道之间的气密性进行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弯曲度密封检测设备,包括有机架、丝杆、用于定位管道的第一固定架以及用于定位电缆的第二固定架;该机架具有一台面,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均设置于台面上,该丝杆可转动地设置于台面上,丝杆的外端设置有手轮,且丝杆上设置有促使电缆弯曲成一角度的挡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架为两个,两第一固定架分别定位管道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架为两个,两第二固定架分别定位电缆的两端,第一固定架位于两第二固定架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均为方形铝型材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利用第一固定架定位管道,利用第二固定架定位电缆,并通过手摇手轮,使得丝杆转动,利用丝杆的转动而带动挡块活动,从而使得挡块推动电缆弯曲成一个角度,本设备可完成对包裹充气式管道密封袋的电缆在弯曲情况下与管道之间的气密性进行检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为产品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提供了保障。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机架 11、台面
20、丝杆 30、第一固定架
40、第二固定架 50、管道
60、电缆 70、手轮
80、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机架10、丝杆20、第一固定架30以及第二固定架40。
该机架10具有一台面11,第一固定架30和第二固定架40均设置于台面11上,该第一固定架30用于定位管道50,该第二固定架40用于定位电缆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架30为两个,两第一固定架30分别定位管道50的两端,所述第二固定架40为两个,两第二固定架40分别定位电缆60的两端,第一固定架30位于两第二固定架40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固定架30和第二固定架40均为方形铝型材结构,以方便检测不同尺寸的充气式管道密封袋。
该丝杆20可转动地设置于台面11上,丝杆20与电缆60的轴向呈一夹角,丝杆20的外端设置有手轮70,且丝杆20上设置有促使电缆60弯曲成一角度的挡块80,电缆60的弯曲角度可任意调整。
使用时,首先,将没有充气的密封袋包在电缆60上,然后,电缆60塞入管道50内,接着,往密封袋充入气体,待测物准备完毕;接着,将准备好的待测物固定,管道50由第一固定架30定位,电缆60由第二固定架40定位;然后,用手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手轮70,丝杆20转动而带动挡块80活动,挡块80活动而推动电缆60弯曲成一个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上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未经广上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55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换热块用可调式捡漏装置
- 下一篇:电缆震动测试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