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扩张椎间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3938.6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3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鹏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彭丽芳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张 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扩张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自体骨植骨一直被视为脊柱椎间融合的金标准,但是并发症较多,除存在供骨区疼痛、易感染外,还常出现植骨块滑移脱出,或因强度不够而塌陷。植骨量不足时会引起椎间植骨融合失败,导致脊柱融合手术失败。20世纪80年代开创了融合器技术以来,由于融合器具有即刻支撑及防止植骨移位等优点,很快就被临床医生接受和推广。
目前的融合器都是固定型号,由于不同植骨患者的脊柱结构大小存在差异且手术创口也有所不同,医生往往需要在手术中通过试模来确定植入的融合器的型号,但这也常常不能满足最贴合椎间间隙的融合器型号。同时目前的融合器表面只提供力学上的物理支撑,不能诱导成骨的长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扩张的椎间融合器,该融合器可以通过内部结构使整体实现一定长度范围的扩张,以满足椎体间的支撑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扩张椎间融合器,包括由两个扩张块拼合构成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为空腔结构,内部设有导向架和限位架;所述限位架上端置于导向架的内框上部并通过螺钉与导向架连接,中部通过两侧的错位斜面与导向架贴合;所述导向架下部固定于限位架内框下部。
所述扩张块中部为仿骨小梁3D立体网孔结构,上部固定有导向架卡块,下部固定有限位架卡块,侧面开有T形通孔。
所述空腔结构内两端分别设有等腰梯形卡槽和方形卡槽。
所述导向架下端通过三角形凸块与空腔结构的等腰梯形卡槽卡紧;所述限位架上端通梯形凸块与空腔结构的方形卡槽卡紧。
所述导向架卡块上部开有与所述螺钉外径相适应的半圆形螺旋槽。
所述导向架下部通过销钉与限位架固定。
所述限位架卡块下部开有与销钉外径相适应的半圆形销钉槽。
所述螺钉上部为内凹式六角螺帽。
所述导向架和限位架的上部均开有螺孔;所述导向架和限位架的下部均开有销钉孔。
所述扩张块外侧面还呈锯齿波纹状。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融合器装置通可以过推拉件的螺杆旋入外壳体内使得圆锥面相对移动,进而撑开外壳体起到扩张的效果,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椎间情况任意的调整扩张高度,能够实现良好的扩张效果。
(2)外壳体的仿骨小梁结构能够诱导骨长入,提高骨融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融合器扩张前主视图
图2为融合器扩张后主视图
图3为融合器扩张前俯视图
图4为融合器扩张后俯视图
图5为导向架结构图
图6为限位架结构图
图7为扩张块立体图
图8为扩张块侧面图
图9为螺钉图
图10为销钉图
其中,1-扩张块,2-空腔结构,3-导向架,4-限位架,5-螺钉,6-错位斜面,7-导向架卡块,8-限位架卡块,9-T形通孔,10-等腰梯形卡槽,11-方形卡槽,12-三角形凸块,13-梯形凸块,14-半圆形螺旋槽,15-销钉,16-半圆形销钉槽,17-螺孔,18-销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10所示的一种可扩张椎间融合器,包括由两个扩张块1拼合构成的外壳体,外壳体内为空腔结构2,内部设有导向架3和限位架4;所述限位架4上端置于导向架3的内框上部并通过螺钉5与导向架3连接,中部通过两侧的错位斜面6与导向架3贴合;所述导向架3下部固定于限位架4内框下部。该融合器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旋转螺钉的伸缩量使得导向架和限位架相对移动撑开扩张块进而实现任意调整扩张高度的目的,满足椎间支撑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螺钉是和两个斜面滑块内部螺纹孔相配合,通过旋转螺钉即可推动滑块,进而实现扩张。
扩张块1中部为仿骨小梁3D立体网孔结构,能够诱导骨长入,提高骨融合率,进而提高手术成功率;上部固定有导向架卡块7,下部固定有限位架卡块8,侧面开有T形通孔9,可以方便自体骨的长入,有助于术后的骨骼生长恢复。
空腔结构内两端分别设有等腰梯形卡槽10和方形卡槽11。
导向架3下端通过三角形凸块与空腔结构12的等腰梯形卡槽10卡紧;所述限位架4上端通梯形凸块13与空腔结构的方形卡槽11卡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鹏,未经李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39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风患者手部矫正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给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