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随动座面的自行车鞍座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3783.6 | 申请日: | 2015-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6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辉 |
主分类号: | B62J1/10 | 分类号: | B62J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9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随动座面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发明涉及自行车领域,特别涉及鞍座装置。
背景技术
自行车作为人类的一项伟大发明,一种卓越的人力机械、交通工具,更是人机交互设计的成功范例,自发明已逾两百年,遍布于世界各地,作为环保便利的交通工具用来运输、代步;越来越多的人作为健身运动进行骑行健身与休闲;作为风靡世界的体育比赛项目之一更是广受欢迎。
自行车采用人力自驱方式,需要骑车人用腿部力量交替蹬踩发力来实现驱动,这样对自行车上撑托身体的鞍座,就须满足:保障坐姿下的大腿活动能力。
目前,广泛采用三角形座幅的鞍座,其由窄长的前部和渐宽的后部组成,其窄长的前部隔挡于两腿之间,并抵托会阴部位,渐宽的后部抵托臀部内侧部分。三角形座幅的实质就是裁除会妨碍大腿活动的座面,亦就是裁除整个大腿处及相连臀部外侧座面之后所余的座幅样式。
虽然三角形座幅鞍座满足了要求:保障坐姿下的大腿活动能力。但却由此意外带来让人深受其苦的胯下之痛。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座为例,全幅的座面支撑着整个臀部及相连的大腿部分,这样受支撑面积大而压强小,而且由于臀部和大腿都有着宽厚肌肉、致密脂肪、较厚皮肤和相对较少的神经组织,因而对压力和冲击承受度高。在臀部和大腿都受支撑的情况下,还会产生一种垫升效果,使会阴部位悬离座面而免遭压挤之苦。同时大腿更可借助自有的运动能力,轻松、敏捷、有效、独力地发挥维持平衡的能力。由此可知,在坐姿中大腿有着关键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为保障鞍座在坐姿下的大腿活动能力,而采用三角形座幅鞍座----裁除了整个大腿处及相连臀部外侧座面之后,直接导致受支撑部位仅余臀部内侧,和已失去垫升效果保护的会阴部位,这样受支撑面积大幅减少而压强大增。由于臀部这个支撑部位位于躯体后部,加上骑行时躯体会自然前俯,这些都会导致胯部产生不期望的前倾与下滑的趋势,为阻止此趋势就需要在躯体前部能给予支撑,此时位于躯体前部受支撑的部位只有会阴部位。
囿于先天,会阴部位不同于臀部和大腿的生理构造,因其密布丰富的神经和血管组织而十分的娇嫩敏感,不宜且不耐受挤压及冲撞等外力作用。但此时本应受保护的会阴部位,却得承受挤压,而且还得面对骑行中路面颠簸所带来的毫无缓冲的冲击,不可避免的导致其神经刺痛、局部肿胀,产生各种生理的不适和病症,由此而成为了痛苦之源。
对长时间、路面崎岖的骑行更是痛苦加倍,以至影响情绪和发挥,病症加重更可能带来长期的影响,有传言,长期如此会导致男士性功能障碍,更甚癌症等可怕后果。
为此,人们也作过许多努力与尝试,想减轻以至避免这如影随形的胯下之痛,比如:采用更柔软的座面材料,或镂空会阴部位的座面,或两者一同采用,意图减轻会阴部位的挤压,由于整个受力格局没有改变,会阴部位不可避免的受支撑而继续被挤压,因此效果些微。
更有裁掉挤压会阴部位的整个鞍座前部,希望可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但问题由此而来,首先没有了鞍座前部来阻止胯部前倾与下滑的趋势,为弥补这个缺失,需要全身特别是双手和双脚的力量来阻止,这不仅需要持续消耗大量的体力,并且还会影响到操控。更严重的是隔挡于两腿之间的前部,还有着约束胯部摇摆稳定身体的作用,缺少了约束作用后,极大增加骑车人被意外甩脱出去危险,因此带来十分严重的安全隐患。
以上方法要么治标不治本,要么顾此失彼,更衍生出严重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自行车鞍座装置,适合自行车运动特性,有效发挥人体机能,避免会阴部位受挤压之痛,实现体感舒适且健康的使用效果。
欲根除胯下之痛自当溯本清源,不难发现痛苦之源在会阴部位,引发会阴部位的痛苦源于受挤压,会阴部位受挤压源于保护作用消失,保护作用消失源于大腿失去支撑,大腿失去支撑源于座面被裁除。由此不难看出,简单裁除座面的方法,实有削足适履之弊。
观察骑行时动作,骑车人两腿交替蹬踩发力,轮流驱动一对反相联体的曲拐旋转。其中大腿以髋关节为活动轴心交替进行前向的上下摆动动作,并且左右大腿摆动动作之间维持反相关系。
采用适应大腿活动形式与规律的可活动座面,并使其具有跟随大腿同步活动并持续支撑大腿的能力。
以自行车方向为参照,左右对称布置的一对座面分别抵托左右大腿,并以水平横向的轴线为活动轴心,实现与大腿相同的前向上下摆动的活动能力,同时采用相互反向等幅传动的联动装置连接这对座面,实现其摆动之间反相联动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辉,未经李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37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