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X射线放大成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3657.0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6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孙天希;孙学鹏;须颖;董友;孙志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三英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20 | 分类号: | G01N2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3 | 代理人: | 苗源;李冬梅 |
地址: | 100875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线 放大 成像 系统 | ||
1.一种X射线放大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X射线光源(1);
X射线光源透镜(2),其入口端设置有所述X射线光源(1),用于会聚所述X射线光源(1)发射的X射线并得到用于照射样品(4)的微焦斑相干光源(3);
相位放大光栅(5),设置于所述样品(4)之后,用于收集并调制照射所述样品(4)后的X射线并产生衍射自成像效应;
分析吸收放大光栅(6),设置于所述相位放大光栅(5)之后,位于所述衍射自成像效应对应的自成像平面位置处,所述分析吸收放大光栅(6)用于收集并处理来自所述相位放大光栅(5)的X射线,将其中的相位信息转换为可识别的光强信息;
X射线探测器(7),设置在所述分析吸收放大光栅(6)之后,靠近所述分析吸收放大光栅(6)的出口端,用于探测并收集所述样品(4)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放大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放大光栅(5)和分析吸收放大光栅(6)为锥形多毛细管X射线光栅,分别由多根硅酸盐玻璃或铅玻璃单毛细管拉制而成;其中,所述相位放大光栅(5)和分析吸收放大光栅(6)沿各自长度方向上的外形为锥形面段、抛物线型面段或者其它二次曲面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放大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4)放置于所述微焦斑相干光源(3)和相位放大光栅(5)之间,靠近所述相位放大光栅(5)的入口端;所述X射线探测器(7)设置在所述分析吸收放大光栅(6)之后靠近其出口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放大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信息处理装置,与所述X射线探测器(7)连接,用于提取并分析处理所述样品(4)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X射线放大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放大光栅(5)和分析吸收放大光栅(6)的光栅周期范围为0.01-20微米,高宽比的范围为10-100000;其中,所述光栅周期为相邻单毛细管的中空通道的中心连线的长度;所述高宽比为光栅的长度与光栅周期的一半的比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X射线放大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放大光栅(5)沿其水平中心周线方向上的长度H1的取值范围为0.1-20厘米,入口端直径D1的取值范围为1-200毫米,出口端直径D2的取值范围为4-400毫米;
所述分析吸收放大光栅(6)沿其水平中心周线方向上的长度H2的取值范围为0.1-15厘米,入口端直径D3的取值范围为8-500毫米,出口端直径D4的取值范围为:12-60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X射线放大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光源透镜(2)为单/多毛细管硅酸盐玻璃或铅玻璃透镜,其入口焦距F1的范围为1-30厘米,出口焦距F2的范围为1-40毫米,出口焦斑的直径范围为0.05-50微米,长度L1的范围为5-200毫米,入口端直径Din1的范围为3-40毫米,出口端直径Dout1的范围为1-20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X射线放大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X射线光源透镜(2)的出口焦斑的直径范围为1微米,长度L1为50毫米,入口端直径Din1为10毫米,出口端直径Dout1为1毫米;
所述相位放大光栅(5)的光栅周期为2微米,高宽比为1300,入口端直径D1和出口端直径D2分别为8毫米和12毫米;
所述分析吸收放大光栅(6)的光栅周期为2微米,高宽比为900,入口端直径D3和出口端直径D4分别为15毫米和18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X射线放大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放大光栅(5)和分析吸收放大光栅(6)沿垂直于其水平中心线方向的横截面的外形为四边形;其中,构成所述多毛细管X射线光栅的中空单毛细管的轮廓外形为六角形或圆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X射线放大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X射线光源透镜(2)、相位放大光栅(5)和分析吸收放大光栅(6)的多个单毛细管紧密排列,位于中心位置的单毛细管为一根,其所在的层数定义为1,则从内向外各层上的单毛细管的数目为6(n-1),其中n为层数,n>1,各单毛细管的内径大小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天津三英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师范大学;天津三英精密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365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菌剂耐热性监测装置
- 下一篇:管道检查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