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抗压强度测定试件定位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43449.0 | 申请日: | 2015-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6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 发明(设计)人: | 伍勇华;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 地址: | 71005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抗压强度 测定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抗压强度测定试件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抗压强度是评定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混凝土抗压强度测试在建筑、水利、道桥、铁路、港口、隧道等工程中都普遍采用,有的实验室一天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试验量达几百块以上。
混凝土抗压强度通常采用压力试验机测试,国家标准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中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为立方体,其边长可为100mm、150mm或200mm,每组三块。抗压强度测试时要求采用立方体试件两个侧面(非成型面)作为受压面,试件中心必须与压力机下承压板中心对准,即试件为轴心受压,如果对中不准,将变成偏心受压,使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值明显偏低,造成混凝土强度测试值出现显著偏差。一般压力试验机下承压板上刻有同心圆环或交叉线,用于帮助实验人员在测试时判断试件是否对中,如果立方体试件与下承压板接触面的四个顶点都在同一圆周上或均在交叉线上,则表明试件对中,否则应进行调整,但该方法需要试验人员靠肉眼仔细认真辨别试件是否处于对中状态,受试验人员操作熟练程度及重视程度影响很大,当需测试试件数量多、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时,经常造成混凝土试件偏心受压破坏,试验数据离散性增大,甚至导致无法评定试验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抗压强度测定试件定位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混凝土抗压强度测试试件的快速定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测定试件定位装置包括箱体及钢制垫板,钢制垫板固定于箱体上,钢制垫板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对待测混凝土试件进行定位的定位槽,箱体的四个侧面设有用于调节定位槽的中心位置的顶丝。
所述钢制垫板的厚度大于等于25mm。
所述定位槽为一边开口的正方形结构,定位槽其他三个边均固定于钢制垫板的上表面。
定位槽的壁厚为5-10mm,定位槽的壁高为1mm。
所述正方形结构围成的区域的边长为100mm、150mm或200mm。
所述箱体与钢制垫板的总厚度为50-100mm。
所述箱体及钢制垫板均为圆柱型结构。
所述箱体与钢制垫板均为长方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测定试件定位装置在使用时,将所述混凝土抗压强度测定试件定位装置安装在压力试验机的下承压板上,再通过调节箱体四个侧面的顶丝实现调整定位槽的位置,然后将待测混凝土试件放置到定位槽中,从而实现待测混凝土试件的定位,定位完成后即可通过调节上承压板来实现待测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测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得到的测试数据准确性高,试验人员的试验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中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其中,1为定位槽、2为顶丝、3为钢制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图2、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测定试件定位装置包括箱体及钢制垫板3,钢制垫板3固定于箱体上,钢制垫板3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定位的定位槽1,箱体的四个侧面设有用于调节定位槽1的中心位置的顶丝2。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钢制垫板3的厚度大于等于25mm;定位槽1为一边开口的正方形结构,定位槽1其他三个边均固定于钢制垫板3的上表面。定位槽1的壁厚为5-10mm,定位槽1的壁高为1mm;正方形结构围成的区域的边长为100mm、150mm或200mm;箱体与钢制垫板3的总厚度为50-100mm;箱体及钢制垫板3均为圆柱型结构;箱体与钢制垫板3均为长方体结构。
钢制垫板3采用机械加工,上表面平面度公差0.04mm,表面硬度不小于55HRC,硬化层厚度约为5mm。
在试验时,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测定试件定位装置放置到下承压板上,通过调节箱体四个侧面的顶丝2使定位槽1的定位位置对准,然后将待测混凝土试件通过定位槽1侧面的开口推入到定位槽1中,使待测混凝土试件后端靠实定位槽1,从而实现待测混凝土试件的定位,不再需要操作人员肉眼观察是否对中,极大的提高了试验的效率及试验的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34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