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柱式中空纤维膜单头双端出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3033.9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9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黄江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净源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3/02 | 分类号: | B01D63/02;C02F1/44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315191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空 纤维 膜单头双 端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柱式纤维膜壳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柱式中空纤维膜单头双端出水结构。
背景技术
中空纤维膜(hollow fiber membrane)外形像纤维状,具有自支撑作用的膜。它是非对称膜的一种,其致密层可位于纤维的外表面/如反渗透膜,也可位于纤维的内表面(如微滤膜,纳滤膜和超滤膜)。
通过膜技术进行水处理,应用于制药、酿造、餐饮、化工、市政污水回用、医院、小区污水回用、造纸等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溶液或气体物质分离、浓缩和提纯的分离技术。膜壁微孔密布,原液在一定压力下通过膜的一侧,溶剂及小分子溶质透过膜壁为滤出液,而大分子溶质被膜截留,达到物质分离及浓缩的目的。膜分离过程为动态过滤过程,大分子溶质被膜壁阻隔,随浓缩液流出,膜不易被堵塞,可连续长期使用。过滤过程可在常温、低压下运行,无相态变化,高效节能。中空纤维膜是分离膜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应用于矿泉水净化、生产生活用水净化、医药提纯、果汁浓缩、造纸电镀化工等污染行业水处理与回收、城市污水回用等医药、化工、建筑、纺织、造纸、石化等行业。
市面上所有的柱式膜组件,都是采用离心机浇筑,环氧胶在圆柱膜壳的上方,通过离心机将胶水打入两端。将中空纤维膜和膜壳同步固化住。
但是这种方式,有几个弊端:
1、因为之前没有将膜丝整齐排布并每根丝加以固定,所以最后做出来的膜丝分布不均匀。
2、做出来以后无法拆卸,成为一个整体,维护成本极高。
3、一旦出现泄漏情况,只能在两端将整根丝封死,经济经极差。
4、由于内腔不可见不可拆,对于内部运行情况,只能依靠工程师估计,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柱式中空纤维膜单头双端出水结构,具有大大降低客户使用成本、提高膜丝封装效率、膜丝排布严格均匀、膜丝可装可拆、膜丝双端出水充分利用膜丝水通量的特点,与常见的膜壳外形尺寸一致,完全替代以前的膜壳,因而能适用于较多场合、极大拓展柱式膜使用条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柱式中空纤维膜单头双端出水结构,包括柱式中空纤维膜杆、内通膜壳盖和普通膜壳盖,所述的内通膜壳盖和普通膜壳盖分别安装在柱式中空纤维膜杆的两端,所述的柱式中空纤维膜杆的两端通过内侧的胶封套圈与承接套圈相连,所述的柱式中空纤维膜杆的两端外侧粘结有内套圈,所述的内套圈与相对应的承接套圈相靠且两者之间不会相对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补充,所述的内通膜壳盖、承接套圈和内套圈一体采用卡箍环抱固定连接,且两两之间安装有O形密封圈。
作为优选,所述的承接套圈的截面上端为与内通膜壳盖或者普通膜壳盖相靠的定位凸块,该定位凸块的一侧布置有与内通膜壳盖或者普通膜壳盖相配合的第一O型圈槽,该定位凸块的另一侧底部布置有定位凹槽,所述的承接套圈的截面下端与定位凹槽同侧的位置横向伸出有粘合面板,该粘合面板的上端内侧布置有第一周期性凸台,所述的承接套圈的截面下端与第一O型圈槽同侧的位置向下伸出有定位台阶,该定位台阶与柱式中空纤维膜杆的端面顶住。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套圈的截面呈长条形,其与承接套圈相靠的一端开有第二O型圈槽以及与定位凹槽相配的凸起台,同一端的下侧布置有与第一周期性凸台相配合的第二周期性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通膜壳盖上布置有相连通的进气管和进水管,且内通膜壳盖的端面布置有与承接套圈上的定位凸块相配合的定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通膜壳盖和普通膜壳盖的内部居中布置有与进水管的一端相连的双头连接桥架,该双头连接桥架的两端外侧各带有1~3个O型圈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双头连接桥架的内侧端连接有散射塔,所述的散射塔为塑料管,其外侧轴向开有一个或者多个长条形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柱式中空纤维膜杆的两端安装有清水回流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胶封套圈的长度为20-200mm。
进一步的,所述的胶封套圈和清水回流管采用PVC或UPVC或PP或ABS材料制作。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净源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净源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30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焦炉气与天然气混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酸碱废气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