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地下水参数测量的示踪剂投递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42778.3 | 申请日: | 2015-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6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 发明(设计)人: | 雷文;李程;祝建农;游勇根;陶燕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V15/00 | 分类号: | G01V1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 地址: | 20007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地下水 参数 测量 示踪剂 投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工具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地下水参数测量的示踪剂投递装置。
背景技术
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需要按照规范要求,判别建筑场地的水文地质状况,往往需要技术人员现场采取对工程建设及运营有影响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水质分析。目前便于使用的水样保存及运输设备并不存在。由于现场条件限制,取水人员大都直接采用饮料瓶子作为装水设备。若不能完全清理干净瓶内的残留饮料,会影响实验室水质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有时因为化验结果偏差较大,技术人员还需进驻场地进行二次取样,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存在大理石粉等添加剂忘记携带添加不及时或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按比例添加的情况;以及示踪剂在地下水的深度范围内投放不均匀的情况。因此便于各工程技术人员随时、随地使用的用于地下水参数测量的示踪剂投递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用于地下水参数测量的示踪剂投递装置,通过设置可在地下水中匀速下沉的投剂筒,实现在地下水深度范围内示踪剂的均匀投递。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用于地下水参数测量的示踪剂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配线器、投剂筒和配重块,所述投剂筒顶部与所述配线器内牵引线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所述投剂筒的上、下起落由所述牵引线连接控制,所述配重块安装于所述投剂筒的底部,所述投剂筒的筒体四周开设有投剂孔。
所述配线器由绕线杆、牵引线和旋转电机构成,所述绕线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电机的驱动转轴连接固定,所述牵引线缠绕于所述绕线杆外围,其一端与所述绕线杆连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投剂筒顶部连接固定。
所述装置包括一护筒,所述护筒底部具有开口,所述护筒的内径与所述投剂筒的外径吻合适配,所述牵引线的伸缩端贯穿所述护筒顶面并与所述投剂筒顶部构成固定连接。
所述护筒顶部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投剂筒顶部外部具有外螺纹,所述护筒与所述投剂筒之间通过内、外螺纹配合构成固定连接;所述护筒顶面上开设有透气孔。
所述配重块底部分布有触底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在地下水深度范围内均匀投放示踪剂;且具有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携带方便、实用性强、设计新颖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所示,图中标记1-21分别为:护筒1、配线器2、投剂筒3、螺环4、螺丝5、配重块6、投剂孔7、配重丝扣8、触底报警器9、牵引线10、牵引线圈11、绕线杆12、旋转电机13、导向器14、导向杆15、电线16、蓄电池17、充电口18、控制按钮19、提手20、透气孔21。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用于地下水参数测量的示踪剂投递装置,包括配线器2、护筒1、投剂筒3和配重块6,其中配线器2的伸缩端连接于投剂筒3顶部以控制投剂筒3的上、下起落,配重块6安装在投剂筒3的底部以使投剂筒3能在地下水内下沉,护筒1安装在投剂筒3的外围用于保护投剂筒3。
护筒1的顶端与配线器2的外壳底端固定连接构成一体,护筒1的筒体内径略大于投剂筒3的筒体外径,且护筒1的下方具有开口,使得投剂筒3可通过设置在其顶部的螺丝5与护筒1内部顶面上设置的螺环4相配合构成连接固定,从而实现投剂筒3与护筒1之间的可拆卸,以保护不使用时的投剂筒3。为了保证投剂筒3收到护筒1内时不会被护筒1内的气压所抵触,投剂筒3顶部分布有若干透气孔21。
配线器2的外壳设置内有绕线杆12,绕线杆12上缠绕有牵引线圈11,绕线杆12一端与旋转电机13的驱动转轴连接固定,使得绕线杆12可随着旋转电机13的转动收放缠绕于其杆体的牵引线圈11。旋转电机13的动力由配线器2顶部的蓄电池17提供,两者之间通过电线16电通,蓄电池17一端部开设有充电口18,以循环充电。牵引线圈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绕线杆12上,另一端为牵引线10。牵引线10贯穿护筒1顶面的开孔,与投剂筒3顶部固定连接,构成投剂筒3的驱动结构。当旋转电机13驱动绕线杆12转动时,缠绕于绕线杆12上的牵引线圈11的一端牵引线10进行缩放,从而使投剂筒3进行上、下起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27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表面等离激元模式转换器
- 下一篇:一种X光探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