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组在线均充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2698.8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1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贲礼进;陈继永;浦振托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26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在线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动汽车以及电网储能的一种电池组管理控制领域的蓄电池组在线均充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蓄电池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电动汽车以及电网储能的一种蓄电池组在线均充控制技术。为了得到高功率、高电压,必须将电池串并联使用,但各个电池单体的参数不一致,导致了电池充放电性能的不一致。为了使得各个单体电池充放电的容量趋于一致,延长电池组使用寿命,需要对每个单体电池进行管理,而管理的核心是如何对单体电池电压进行在线检测并实现单体电池之间的互充,由于电动汽车或电网储能串联的电池很多,电压较高,目前均采用单独的检测电路与单独的均充控制电路,造成控制板使用元件多,成本高,占用面积大。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将蓄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电压检测电路与均充控制电路尽量共用元件,降低硬件成本,减小电路板占用面积的蓄电池组在线均充控制电路。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蓄电池组在线均充控制电路,包括由若干蓄电池串联组成的蓄电池组,直流母线L1、L2,若干MOSFET场效应管,驱动电路,寄存器,DC/DC转换电路,线性光耦,减法器,A/D转换电路以及主控芯片MCU,所述每个单体蓄电池的正、负极各通过一个MOSFET场效应管与直流母线L1或直流母线L2连接,所述MOSFET场效应管还通过驱动电路与所述寄存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寄存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控芯片MCU连接;所述直流母线L1、L2分别通过线性光耦与所述减法器连接,所述减法器输出通过,A/D转换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MCU连接,所述直流母线L1与直流母线L2之间还设有DC/DC转换电路。
作为优化,所述每个单体蓄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所述MOSFET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述MOSFET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直流母线L1或直流母线L2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MOSFET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八组对应八个MOSFET管的驱动电路,每组驱动电路包括开通驱动与关断驱动两部分,均采用光耦隔离放大电路与寄存器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寄存器采用74LS595芯片。
作为优化,所述寄存器的串行数据输入端、移位时钟控制端和输出锁存器控制端与主控芯片MCU的三个管脚相连。
作为优化,所述主控芯片MCU采用单片机组成的最小电路构成,包括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主控芯片MCU任意三个IO口即可控制一片74ls595。在蓄电池组单体电池较多时,可多个74LS595共用IO口控制其串行数据输入端、移位时钟控制端和输出锁存器控制端,每个芯片的使能端单独用一个IO口控制,节省IO口使用数量。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单体电池端电压检测电路与均充电路共用直流母线,采用74LS595替代多路开关,能实现蓄电池组在线均充功能,减少MCU的IO端口使用数量,且检测蓄电池电压时,使用MOSFET管连接至直流母线,不经过多路开关,减少了多路开关对电压信号的影响,并降低现有均充控制电路硬件成本,减少控制板占用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蓄电池均充控制电路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检测、均充控制子程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蓄电池组在线均充控制电路,包括由若干蓄电池(Bn,Bn+1…)串联组成的蓄电池组,直流母线L1、L2,若干MOSFET场效应管(Qm,Qm+1…),驱动电路,寄存器74LS595,DC/DC转换电路,线性光耦,减法器,A/D转换电路以及主控芯片MCU,所述每个单体蓄电池的正、负极各通过一个MOSFET场效应管与直流母线L1或直流母线L2连接,所述MOSFET场效应管还通过驱动电路与所述寄存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寄存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控芯片MCU连接;所述直流母线L1、L2分别通过线性光耦与所述减法器连接,所述减法器输出通过,A/D转换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MCU连接,所述直流母线L1与直流母线L2之间还设有DC/DC转换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26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