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液阀阀体铸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2697.3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7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林航;徐玉平;范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华东油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27/00 | 分类号: | F16K27/00;B22C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孙民兴;王维新 |
地址: | 22653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液阀 阀体 铸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体铸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液阀阀体铸件。
背景技术
电液阀铸件,适用范围广,具有优异的恒流与多段控制功能,相对膜片式具有线性控制、匀速响应、压力损失小等优点。项目产品主要作为石油、化工、冶金、电力、食品等管道储运中的自动化控制执行装置的关键零部件。本项目产品完全采用美国派克汉尼汾图纸进行模具设计和铸造工艺设计,项目产品体现了较高的国际水平,发展趋势良好。目前电液阀铸件一直存在铸造困难问题,阀体内部流道设计必须符合设计需要,还要能够很好的铸造成功,铸造时主孔断裂,主孔弯曲,直线度大于0.6mm,浇口附近的侧孔断裂变形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液阀阀体铸件,设计简单,使用方便,巧妙合理,方便铸造,铸造合格率大大提高,铸造成本降低。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
电液阀阀体铸件,它包括阀体、横向流道、流道口和辅助流道,阀体内设计有一个横向流道,横向流道两端开有流道口,横向流道中间开有五个环形圆槽,分别是第一环槽、第二环槽、第三环槽、第四环槽和第五环槽,第一环槽和第五环槽通过辅助流道联通,辅助流道位于横向流道上端,横向流道两端的流道口内侧上端开有斜向流道。
所述的第三环槽左侧下端开有通孔。
所述的第二环槽和第四环槽右侧下端分别开有通孔。
所述的第一环槽的右侧下端开有通孔。
所述的辅助流道呈椭圆状。
所述的电液阀阀体铸件通过铸造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设计简单,使用方便,巧妙合理,方便铸造,作为自动化控制执行装置的关键零部件,设计先进,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安全、节能、使用寿命长,铸造合格率大大提高,铸造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A方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B-B方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C-C方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D-D方向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E-E方向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G-G方向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H-H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说明:
参照附图,电液阀阀体铸件,它包括阀体1、横向流道2、流道口3和辅助流道9,阀体1内设计有一个横向流道2,横向流道2两端开有流道口3,横向流道2中间开有五个环形圆槽,分别是第一环槽4、第二环槽5、第三环槽6、第四环槽7和第五环槽8,第一环槽4和第五环槽8通过辅助流道9联通,辅助流道9位于横向流道2上端,横向流道2两端的流道口内侧上端开有斜向流道10。
所述的第三环槽6左侧下端开有通孔11。
所述的第二环槽5和第四环槽右侧下端分别开有通孔11。
所述的第一环槽4的右侧下端开有通孔11。
所述的辅助流道9呈椭圆状。
所述的电液阀阀体铸件通过铸造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泥芯采用无缝隙射砂成型工艺。预制四处油道小覆膜砂砂芯,并将其植入至铸件主砂芯热芯盒中指定位置处后,通过射砂形成一个整体砂芯,解决了人工泥芯组装出现的尺寸误差,有效地控制了铸件内部油道披缝。
1)泥芯定位工艺,选择自由度时,采用X轴方向上定点,旋转角度限位的方式来固定小芯,落芯部位为X轴方向定位;Z轴方向上的方孔,为旋转方向上限位作用,Y轴方向上旋转被限位。这样小芯的自由度在主芯中安放时就有了唯一性,保证了定位准确。
2)通过冒口上加60mm的冒口搭子,将Φ90mm的保温冒口改为Φ100mm的保温冒口来加大补缩量,提高补缩压头,增加补缩效果,控制变形量,将树脂的固化时间控制在4小时以上浇注。
电液阀阀体铸件的主要技术参数:
1)材质:QT500-7;
2)抗拉强度:≥500Mpa;
3)硬度:HB170—230;
4)尺寸精度公差±0.8mm;
5)铸件单量:14.5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华东油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华东油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26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