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铅溶液排放控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42516.7 | 申请日: | 2015-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7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张洪飞;李世泽;张洪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兴县东宸有色金属再生利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D7/00 | 分类号: | G05D7/00 |
| 代理公司: | 郴州大天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2 | 代理人: | 欧文生 |
| 地址: | 4233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溶液 排放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溶液排放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冶炼企业使用的铅溶液排放控制装置,是在控制箱体上有螺帽,而控制杆上部设置螺纹,通过转动控制杆使控制杆上、下运动,关闭铅溶液排放管及控制铅溶液排放管的铅溶液流量。这种工作方式,由于控制杆直接接触铅溶液,温度高,而螺帽位于箱体上,温度低,因热胀冷缩的原因,在工作中,经常出现控制杆与螺帽相互“咬死”;严重时,在转动控制杆过程中,把控制杆扭断,导致停产检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铅溶液排放控制装置,在工作中,经常出现控制杆与螺帽相互“咬死”及把控制杆扭断,而导致停产检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铅溶液排放控制装置,使用该装置,能避免控制杆与螺帽相互“咬死”的情况发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如下设计的:
箱体内有圆筒,圆筒的下部是圆锥腔形状,铅液进管、铅液出管均与圆筒的内腔连通;箱盖盖在箱体上,箱体上有控制座,控制座内有低定位环、高定位环和定位杆滑槽;控制杆上有定位杆,控制杆的下端是圆锥体形状,控制杆与圆筒相吻合。
工作时,铅液进管与溶炼炉出铅管连通。当需要关闭出铅时,则转动控制杆,使控制杆上的定位杆位于定位杆滑槽内,然后,放下控制杆;此时,控制杆将铅液进管关闭。当需要出铅流量较小时,则把控制杆提升至定位杆达到低定位环高度时,转动控制杆九十度;此时,控制杆将铅液进管开启小部分,铅溶液经铅液进管、圆筒、铅液出管流动的量较少。当需要出铅流量较大时,则转动控制杆九十度,使控制杆上的定位杆位于定位杆滑槽内,把控制杆提升至定位杆达到高定位环高度时,再转动控制杆九十度;此时,控制杆将铅液进管开启较大部分,铅溶液经铅液进管、圆筒、铅液出管流动的量较大。当需要出铅流量最大时,则转动控制杆九十度,使控制杆上的定位杆位于定位杆滑槽内,把控制杆提升至定位杆达到定位座高度时,再转动控制杆九十度;此时,控制杆将铅液进管全部开启,铅溶液经铅液进管、圆筒、铅液出管流动的量最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能避免控制杆与螺帽相互“咬死”的情况发生。2、消除一个停产检修的成因,提高企业生产效率。3、结构筒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铅溶液排放控制装置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中
1、铅液进管 2、箱盖 3、低定位环 4、高定位环
5、控制杆 6、定位杆 7、控制座 8、箱体
9、圆筒 10、铅液出管 11、定位杆滑槽 。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箱体8内有圆筒9,圆筒9的下部是圆锥腔形状,铅液进管1、铅液出管10均与圆筒9的内腔连通;箱盖2盖在箱体8上,箱体8上有控制座7,控制座7内有低定位环3、高定位环4和定位杆滑槽11;控制杆5上有定位杆6,控制杆5的下端是圆锥体形状,控制杆5与圆筒9相吻合。
工作时,铅液进管1与溶炼炉出铅管连通。当需要关闭出铅时,则转动控制杆5,使控制杆5上的定位杆6位于定位杆滑槽11内,然后,放下控制杆5;此时,控制杆5将铅液进管1关闭。当需要出铅流量较小时,则把控制杆5提升至定位杆6达到低定位环3高度时,转动控制杆5九十度;此时,控制杆5将铅液进管1开启小部分,铅溶液经铅液进管1、圆筒9、铅液出管10流动的量较少。当需要出铅流量较大时,则转动控制杆5九十度,使控制杆5上的定位杆6位于定位杆滑槽11内,把控制杆5提升至定位杆6达到高定位环4高度时,再转动控制杆5九十度;此时,控制杆5将铅液进管1开启较大部分,铅溶液经铅液进管1、圆筒9、铅液出管10流动的量较大。当需要出铅流量最大时,则转动控制杆5九十度,使控制杆5上的定位杆6位于定位杆滑槽11内,把控制杆5提升至定位杆6达到定位座7高度时,再转动控制杆5九十度;此时,控制杆5将铅液进管1全部开启,铅溶液经铅液进管1、圆筒9、铅液出管10流动的量最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兴县东宸有色金属再生利用有限公司,未经永兴县东宸有色金属再生利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25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张力测控仪
- 下一篇:一种汽车OBD诊断座与车载OBD设备通讯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