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置RGBW晶片的LED支架及其LED产品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42416.4 | 申请日: | 2015-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8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欧思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62;H01L33/60;H01L25/13;H01L25/16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rgbw 晶片 led 支架 及其 产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内置RGBW晶片的LED支架,应用此种LED支架可制作成照明用的LED灯,亦可作为背光源使用。
背景技术
传统LED显示屏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LED显示屏(201310547055.X), 其结构包括像素模组、线路板、供电电源,所述像素模组由多个LED单体组成,所述LED单体由红色、绿色、蓝色三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组成,所述LED单体焊接在所述线路板正面上。利用红、绿、蓝三色混合配色可以实现全彩发光,然而若需要发出白光时,需要同时点亮红+绿+蓝三个发光二极管,混合配色成白色,其工耗是红+绿+蓝三种二极管发光功耗之和。
传统LED灯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LED产品及其制造方法(200910114604.8),其结构是将一粒白光LED芯片置于LED支架的反光杯中心,再通过填充荧光粉,使LED灯发出白色光线。这种传统LED灯用作照明时,只需要点亮白光LED芯片即可,功耗低。然而此类传统LED灯仅能用作照明,而不能用于显示屏。
有鉴于此,如何研发出一种既可以用作照明,又可用于显示屏,并且保证低功耗的新型LED,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RGBW晶片的LED支架及其LED产品,此种LED产品可作为照明和背光源使用,直接采用反光杯内的控制IC芯片控制LED晶片的开/关,具有发光色彩多变性且能耗低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内置RGBW晶片的LED支架,包括4PIN导电脚和绝缘座,该导电脚与绝缘座一体镶嵌成型,该绝缘座的顶面下凹形成有反光杯,该反光杯上设有隔墙一分为二划分为用于容置白光LED晶片的第一反光区域和用于容置红、绿、蓝三色光LED晶片的第二反光区域。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墙的高度占反光杯深度的1/2。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4PIN导电脚分别为第一导电脚、第二导电脚、第三导电脚、第四导电脚,该第一、第三导电脚的固晶面同时露出第一和第二反光区域,该第二导电脚的固晶面仅露出第一反光区域,该第四导电脚的固晶面仅露出第二反光区域。
一种内置RGBW晶片的LED产品,包括LED支架、白光LED晶片、红光LED晶片、绿光LED晶片、蓝光LED晶片和控制IC,该白光LED晶片固晶于第一反光区域内,该红、绿、蓝三色光LED晶片和控制IC固晶于第二反光区域内,该控制IC分别与该白、红、绿、蓝LED晶片电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红、绿、蓝三色光LED晶片均固定地第一导电脚上,所述白光LED晶片固定于第二导电脚上,所述控制IC固定于第三导电脚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反光区域内填充有荧光胶,该第一反光区域以外的反光杯内部填充有透明式带扩散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将白、红、绿、蓝、控制IC均安装于反光杯内,使LED产品同时具备照明和显示屏,功能多样化。当用作照明时主要使用白光LED晶片,其它的红、绿、蓝三种LED晶片无需点亮,此种设计相对于传统通过红+绿+蓝混合形成的白光,功耗是原来的1/3,降低了2/3,有效节能。当用作背光源时,同时使用红、绿、蓝三色LED晶片,亦可依需要使用任意两种以上的搭配,使LED产品的发光多样化,满足不同的需求。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底部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N-N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LED支架封胶后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LED支架封胶后的剖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1、第一导电脚 12、第二导电脚
13、第三导电脚 14、第四导电脚
20、绝缘座 30、反光杯
31、隔墙 32、第一反光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欧思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欧思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24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芯片封装LED结构
- 下一篇:LED固晶机及取料机械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