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富氧熔炼浸锌渣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2149.0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4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卿山;赵荣;王明悦;俞亚冕;刘艺琴;王华;杨舒萍;廖斌;金开文;张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3/00;C22B19/30;C22B58/00;C22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流化床 反应器 熔炼 浸锌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富氧熔炼浸锌渣的装置,属于金属冶炼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浸锌渣是湿法炼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渣,含有锌、铅、铜、镓、锗、铟和银等有价值的金属元素,具有极大的综合利用价值。循环流化床燃烧装置是利用气固两相流的燃烧原理进行反应的装置,其主要包括流化床反应器、供风装置、气固分离器、进料和返料器、换热器等。目前流化床供风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布风板下方的主体供风部分(一次风),二是炉体中上段的辅助供风部分(二次风),二者配合供风满足燃料燃烧的需要。与传统的回转窑相比,循环流化床可对燃料的燃烧温度、压力进行实时的控制。传统的回转窑必须克服渣粒对耐火材料的磨损问题,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向反应器鼓入富氧,随着氧气浓度增加对燃料燃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增加氧气浓度,燃料的着火温度降低,燃烧反应速度、火焰温度、燃料燃尽率都得到提升。
申请号为CN201010131973.0发明专利名称“一种用鼓风炉同时熔炼浸锌渣和锌窑渣的方法”的发明专利,该专利采用鼓风炉烟化法回收浸锌渣中的部分有价元素。采用鼓风炉无法对炉内燃料温度、压力进行实时控制,并且燃料还对鼓风炉壁耐火材料磨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申请号为CN201210544251.7发明专利名称“一种燃气回转窑炼锌装置”的发明专利,该专利提出一燃气燃烧作为炼锌加热源在回转窑中冶炼锌矿原料。
申请号为CN01128600发明专利名称“浸锌渣中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方法”的发明专利,该专利是将浸锌渣成型后,用回转窑进行还原焙烧,还原焙烧渣经过破碎、磨矿、磁选后,分离渣中有价元素。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富氧熔炼浸锌渣的装置。该装置利用循环流化床富氧熔炼技术原理,有效的提高了对浸锌渣的有价金属回收率,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富氧熔炼浸锌渣的装置,包括燃料仓1、排渣管2、布风板3、锅炉炉膛4、上二次风管5、下二次风管6、旋风分离器7、回料阀8、除硫装置9、余热锅炉10、空气预热器11、烟尘收集器12、空气鼓风机13、富氧鼓风机14和烟囱15,燃料仓1与锅炉炉膛4底部相连接,锅炉炉膛4的烟尘出口与旋风分离器7相连,旋风分离器7底部通过回料阀8连接锅炉炉膛4侧边下部,旋风分离器7顶部依次与除硫装置9、余热锅炉10、空气预热器11、烟尘收集器12、烟囱15连接,锅炉炉膛4底部设有排渣管2和布风板3,上二次风管5经空气预热器11后连接富氧鼓风机14,下二次风管6经空气预热器11后连接空气鼓风机13。
所述燃料仓1侧边设有浸锌渣进料口。
该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富氧熔炼浸锌渣的装置的使用方法为:打开空气鼓风机13,将浸锌渣从燃料仓1浸锌渣进料口投料,然后打开富氧鼓风机14,调整富氧熔炼过程中适宜的温度和压强参数值,富氧熔炼过程中高温烟尘相进入旋风分离器7后大颗粒物质从旋风分离器7底部的回料阀8重新进入燃料仓1底部,高温烟尘相气相物质经除硫装置9除硫后进入余热锅炉10、空气预热器11加热后经烟尘收集器12收集ZnO、PbO、InO2、CuO,其余烟气进入烟囱15,富氧熔炼过程结束后,将渣相从燃料仓1底部的排渣管2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利用循环流化床富氧熔炼技术原理,在浸锌渣的有价金属回收过程中能够实时精确控制窑内温度、压强,有效的提高了对浸锌渣的有价金属回收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燃料仓,2-排渣管,3-布风板,4-锅炉炉膛,5-上二次风管,6-下二次风管,7-旋风分离器,8-回料阀,9-除硫装置,10-余热锅炉,11-空气预热器,12-烟尘收集器,13-空气鼓风机,14-富氧鼓风机,15-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21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钛合金电极块压制密度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铝型材淬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