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固井段冲砂导锥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1712.2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2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潘晓春;李旭东;潘媛;刘洋;高文庆;孙家晖;卫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1/00 | 分类号: | E21B21/00;E21B17/10;E21B19/24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朱培杰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固 冲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加固井段冲砂导锥。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的开发,注水井套管变形、破损日趋严重,目前采用密封加固或膨胀管加固工艺修复损坏的套管,修复后的套管形成缩径井段,并且与加固管接口处形成台阶。由于井筒不可能绝对垂直,入井管柱轨迹始终靠井壁运动,而且油管接箍与加固管顶端接触时属于直角对直角,管柱下至加固井段时经常发生遇阻现象。
在对套管加固井进行冲砂时,由于目前的冲砂管柱下端为笔尖形状,尖锐突起位于工具一侧,下井时,尖端贴井壁下行的可能极大,当冲砂管通过加固井段时,其尖锐的端部易插入加固管的接口处。在这种情况下,管柱的重量以及管柱下行的惯性会对在套管内突然缩径的加固井段产生极大的冲击力,从而对加固井段造成破坏,导致修复后的套管重新发生破损,造成水井停注、重新进行大修作业,影响生产井开采效果的同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另外,目前油水井冲砂时使用的冲砂笔尖流道单一,冲击力不强,在冲砂遇阻后反复墩击破坏坚实的砂面时,尖部容易弯曲变形,导致流道受阻、冲砂失败。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固井段冲砂导锥,该加固井段冲砂导锥可避免对加固井段造成破坏,避免下冲砂管柱时损坏加固井段,并且在油水井冲砂时遇坚实砂面时易于刺破砂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固井段冲砂导锥,包括棱体,棱体的左端连接有接头,所述棱体的外表面为六棱形,棱体内部开有若干个轴向的出液孔,所述的棱体右端设有锥形的导锥。
所述的出液孔为圆周方向均布的6个。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棱体右端导锥的尖锐端居中,其连接在配水管柱最下端,可有效地扶正管柱,并对管柱起导向作用,使管柱顺利通过加固井段;出液孔沿圆周方向均布,为小直径多流道结构,增强了水流对井底沉砂的冲击力;棱体为六棱形,有利于遇阻后反复墩击破坏砂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中1-接头,2-棱体,3-出液孔,4-导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图2所示,一种加固井段冲砂导锥,包括棱体2,棱体2的左端连接有接头1,通过接头1与下井管柱连接。所述棱体2的材质为45#钢,外表面为六棱形,强度高,有利于遇阻后反复墩击破坏砂面。棱体2内部开有若干个轴向的出液孔3,出液孔3最好为圆周方向均布的6个,直径为12mm,采用这种小直径多流道结构,增强了水流对井底沉砂的冲击力。所述的棱体2右端设有锥形的导锥4,导锥4的尖锐端居中,倒角圆润、光滑,连接在配水管柱最下端,可有效地扶正、导向管柱顺利通过加固井段。
下冲砂管柱前,将该装置连接在下井第一根油管的底部随油管串下入井内,管柱在砂面遇阻后上提管柱开泵循环正常后缓慢下放,利用高压液流冲击砂面,如果砂面坚硬可用提放管柱的方法用导锥尖锐部分冲击、刺破砂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17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伸缩式泥浆伞
- 下一篇:浮动刮刀式高压水射流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