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于移动的码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37377.9 | 申请日: | 2015-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8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 发明(设计)人: | 方炜;魏东泽;王秋萍;章丹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 主分类号: | E02B3/20 | 分类号: | E02B3/2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移动 码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港口码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需托运,方便船舶停泊,费用低且灵活,不会破坏水流流态的便于移动的码头。
背景技术
在通常的港口突堤码头上,较大型船舶转向较为困难,船舶需要托运才能停入指定的泊位内,费用高且不灵活;并且在河口区,由于突堤码头的突出,破坏了原有的水流流态,易引起淤积,且过多的占用河道宽度,会影响通航。
中国专利授权公开号:CN202809477U,授权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公开了一种嵌入折叠式码头护轮坎,包括护轮坎主体、盖板、底座,所述护轮坎主体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底座上铰接有与码头面层高度一致的所述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承受护轮坎主体水平方向力的限位板,所述护轮坎主体折叠后置于所述底座与盖板之间形成的空间内。该发明存在,功能单一,不能移动,不能用于停靠船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港口突堤码头不利于较大型船舶进入泊位,费用高且不灵活;破坏了原有的水流流态,过多占用河道,影响通航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无需托运,方便船舶停泊,费用低且灵活,不会破坏水流流态的便于移动的码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移动的码头,包括控制器、设于港口岸边并逐渐远离岸边水平延伸的人工堤岸、设于水面上方的2个条形移动平台、平台支架、可带动移动平台前后左右移动的动力装置;
所述人工堤岸上部露出水面之外,人工堤岸中设有上下间隔设置并左侧开口的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和下腔体的上腔壁和下腔壁均与水平面平行;
每个移动平台右端均伸入上腔体内,每个平台支架右端均伸入下腔体内,每个平台支架左端与对应的移动平台左端相连接;每个移动平台均与上腔体的上腔壁、下腔壁滚动连接,每个平台支架均与下腔体的上腔壁、下腔壁滚动连接;控制器和动力装置电连接;移动平台上表面设有沿移动平台长度方向眼神的刻度尺。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平台可相对于人工堤岸前后左右移动,当船舶靠岸后,通过控制器对动力装置的控制使移动平台伸出人工堤岸之外,使2个移动平台分别在船舶两侧,使伸出的移动平台的长度与船舶长度大致相等;当船舶作业完成后,通过对动力装置的操作使移动平台大部分缩进人工堤岸中,然后使船舶转向离岸。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较大型船舶转向较为困难的问题,不需要托运船舶,船舶停泊费用低且灵活;在河口区,不会破坏原有的水流流态,不易引起淤积,不会过多的占用河道宽度,不会影响通航。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无需托运,方便船舶停泊、费用低、灵活性好,不会破坏水流流态、不易引起淤积,不会过多的占用河道宽度、不会影响通航的特点。
作为优选,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的上腔壁、下腔壁上均设有相匹配的导轨网,所述导轨网包括若干行导轨和若干列导轨;
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于每个条形移动平台和每个平台支架上的若干个滚轮,设于每个移动平台和每个平台支架上的分别与其上的各个滚轮一一对应的若干个提供转向动力的电机,设于每个滚轮的轮叉下端的用于提供滚轮旋转的动力的转动电机;
每个转向电机的转轴均与对应的滚轮的轮叉上端相连接,每个转动电机的转轴插入对应滚轮的轮毂中并与轮毂连接,控制器分别与各个转向电机和转动电机电连接。
各个转向电机、转动电机、滚轮、各行导轨和各列导轨的设置,使移动平台的移动更容易控制、更加灵活。
作为优选,设于所述上腔体的上腔壁的由垂直相交的导轨构成的口形导轨的高度均与上腔壁下表面平齐;
设于所述上腔体的下腔壁的由垂直相交的导轨构成的口形导轨的高度均与下腔壁上表面平齐。
作为优选,每个平台支架均呈L形,在每个平台支架的弯折部位内侧均设有加强连接板。平台支架的结构及加强连接板使平台支架的形状稳定性更好,强度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人工堤岸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每个移动平台和每个平台支架均由钢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每个移动平台上表面上均设有移动方向指示标记。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无需托运,方便船舶停泊、费用低、灵活性好,不会破坏水流流态、不易引起淤积,不会过多的占用河道宽度、不会影响通航。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导轨网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73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钻孔埋设土压力盒装置
- 下一篇:钢结构导流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