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信光缆识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36598.4 | 申请日: | 2015-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6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正仙;袁扬胜;杜友武;吴朝辉;余瑞兰;盛晓伟;张开拓;周瑞;刘冲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马荣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光缆 识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日常维护的设备工装,特别涉及一种通信光缆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光缆是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核心单元,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都是多根光缆敷设在一起,光缆维护和检修时需要从众多的光缆中找到目标光缆,这给维护人员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此,如何从众多的光缆中快速找到目标光缆,就成为目前光纤通信系统检修所碰到的难题。
现有的光缆识别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人工的方法,即在光缆安装时间隔一定的距离给每根光缆上都贴标签,在后期维护和检修时通过贴在光缆上的标签来识别光缆。这种识别方法,在光缆长期运行后标签会受到腐蚀而破坏,导致识别错误或无法识别。另外一种方法是采用Sagnac干涉原理测量光缆的振动信号来对光缆进行识别,但是这种方法识别光缆需要在光缆末端熔接反射终端,这给现场检修人员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
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光缆识别装置,对通信光缆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是现有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信光缆识别装置,以达到快速准确的识别通信光缆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信光缆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识别装置包括激光器输出连续光信号给分光器进行分光处理后通过环形器注入到光纤中,现场人员敲击光缆产生的振动信号造成光纤中产生的后向散射光信号的相位发生改变,经过环形器的返回端口输入到耦合器中;分光器同时输入一路光信号到耦合器与后向散射光干涉后输入到探测器转换为电信号后再经过数据采集器输入到数据处理器分析处理对光缆进行识别。
所述的数据处理器将处理后的振动信号输入到波形显示单元和音频输出单元,进行振动信号波形的显示和语音输出。
所述的分光器采用分光比为1:1的光纤分光器,将激光器输出的连续光信号分成功率相等的两路光信号。
所述的耦合器为1x2光纤耦合器
所述的激光器输出连续光信号的功率为10mW。
一种通信光缆识别装置,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优化了系统光路结构,实现了对通信光缆的快速准确识别;去除了光纤末端反射终端,简化了系统结构,降低了系统总体成本;提高了识别效率,缩短了光纤通信系统的故障恢复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通信光缆识别装置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1、激光器;2、分光器;3、环形器;4、光纤;5、耦合器;6、探测器;7、数据采集器;8、数据处理器;9、波形显示单元;10、音频输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后向散射光干涉原理的光缆识别装置。该装置采用光纤中光时域反射技术和光干涉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检测现场人员敲击光缆4所产生的振动信号来识别通信光缆。通过改进光纤振动传感单元的结构和信号解调光路的结构,去除了光纤振动传感单元的末端反射终端,实现了对通信光缆的快速准确识别。
本实用新型包括激光器1输出连续光信号给分光器2进行分光处理后通过环形器3注入到光纤4中,现场人员敲击光缆产生的振动信号造成光信号在光纤中产生的后向散射光经过环形器3的返回端口输入到耦合器5中;分光器2同时输入一路光信号到耦合器5与后向散射光干涉后输入到探测器6转换为电信号后再经过数据采集器7输入到数据处理器8分析处理对光缆进行识别。数据处理器8将处理后的振动信号输入到波形显示单元9和音频输出单元10,进行振动信号波形的显示和语音输出。
其中:激光器1,采用半导体窄线宽激光器,输出连续光信号,注入到光纤中产生后向散射光信号;
分光器2,采用分光比为1:1的光纤分光器,将激光器输出的连续光信号分成功率相等的两路光信号;
环形器3,采用光纤环形器,用于将激光器输出的连续光信号注入到光纤中,并将光纤中返回的后向散射光信号分离出来;
耦合器5,为1x2光纤耦合器,用于实现光纤中返回的后向散射光信号与激光器输入信号进行干涉;
光纤4,采用康宁公司SM-28e+普通单模光纤,用于对人员敲击光缆产生的振动信号进行感知;
探测器6,采用PIN高速光电探测器,将耦合器输出的光信号转换电信号;
数据采集器7,采用高速数据采集芯片,运行速度为1Mb/s;
数据处理器8,采用高速FPGA处理芯片,实现对光纤中返回的光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65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