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机显示屏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36225.7 | 申请日: | 2015-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4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陈英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积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H04M1/7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明日今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3 | 代理人: | 罗志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显示屏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显示屏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对于手机的需求越来越高,在现代通讯中,手机占据着半壁江山,所以手机的先进性代表着社会科学进步的标志。
在市场上,形形色色的手机中,慢慢都以大屏幕,多功能的手机为主导,所以手机显示屏的性能如何决定着手机的市场。
在大多数手机的显示屏电路中,基本都是比较容易发热,而且对于信号的抗干扰能力一般,所以如何设计出一款显示屏电路简单,且成本低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的电路是我们关注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成本较高,结构复杂且防护措施少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且具有防护措施的手机显示屏电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机显示屏电路,包括显示屏背光电路、显示屏驱动电路、显示屏接口电路和显示屏电源电路,所述显示屏背光电路、显示屏驱动电路和显示屏电源电路均与显示屏接口电路连接;
所述显示屏背光电路包括电池、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电感、开关晶体管、稳压二极管、第一贴片集成电路、第一电阻、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电池与第一电容并联,所述电池的正极与第一贴片集成电路的VCC端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与第一贴片集成电路的GND端连接且接地,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贴片集成电路的EXT端连接,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源极通过电感与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漏极接地,所述第一贴片集成电路的VCC端通过第二电容接地,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源极通过稳压二极管和第三电容的串联电路与第一贴片集成电路的FB端连接,所述第一贴片集成电路的FB端通过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第四电容与第三电容和第一电阻的串联电路并联,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的串联电路与第四电容并联;
所述显示屏接口电路包括第二贴片集成电路、第三贴片集成电路、第四贴片集成电路和第五贴片集成电路,所述第二贴片集成电路与第三贴片集成电路和第四贴片集成电路连接,所述第三贴片集成电路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第四端和第五端分别与第五贴片集成电路的第二十四端、第一端、第十五端、第八端和第二十三端连接,所述第四贴片集成电路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第四端、第五端、第六端、第七端和第八端分别与第五贴片集成电路的第十九端、第五端、第二十端、第六端、第二十一端、第三端、第二十二端和第四端连接。
具体地,为了提高显示屏背光电路的可靠性,所述开关晶体管为MOSFET。
具体地,为了提高显示屏电路的可靠性,所述第一贴片集成电路的型号为XC9103D0903MF,所述第二贴片集成电路的型号为D2800,所述第三贴片集成电路的型号为Z2420,所述第四贴片集成电路的型号为Z242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手机显示屏电路中显示屏背光电路利用第一贴片集成电路控制开关晶体管的导通来控制亮度,使得显示屏背光电路的稳定性高,同时在显示屏接口电路中,通过第三贴片集成电路和第四贴片集成电路对信号进行EMI滤波,提高了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显示屏电路的显示屏背光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显示屏电路的显示屏接口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BT.电池,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L.电感,V1.开关晶体管,V2.稳压二极管,R1.第一电阻,LD1.第一发光二极管,LD2.第二发光二极管,U1.第一贴片集成电路,U2.第二贴片集成电路,U3.第三贴片集成电路,U4.第四贴片集成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手机显示屏电路,包括显示屏背光电路、显示屏驱动电路、显示屏接口电路和显示屏电源电路,所述显示屏背光电路、显示屏驱动电路和显示屏电源电路均与显示屏接口电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积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联积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62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失败恢复方法、装置和系统
- 下一篇:在多TTI调度消息中的非连续子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