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屏蔽板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35781.2 | 申请日: | 2015-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8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梁玉成;马春荣;韩军献;贺春晖;王伟泽;侯月芹;李辉;易先堂;杨小云;张安康;关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玉成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430014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屏蔽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衰减电磁泄漏的电磁屏蔽板,具体涉及电磁屏蔽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涉密信息系统电磁泄漏发射危害性认识的逐步加深,在建设涉密信息网络时开始大量采用各种防电磁泄漏发射的手段,包括建设电磁屏蔽室、铺设光缆和屏蔽双绞线、使用低辐射设备、红黑电源隔离插座、屏蔽机柜和干扰器等。在构建电磁屏蔽室、电磁屏蔽机柜、电磁屏蔽箱等装置时,都需要使用电磁屏蔽板。
当采用电磁屏蔽板构建电磁屏蔽装置时,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导电胶进行胶合连接,导电胶一方面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保证电磁屏蔽的效果。
但是,采用导电胶连接,一方面施工工艺复杂,时间长,另一方面接口处由于加工精度、装配误差等限制,可能导致密封不严,而随着时间推移,导电胶也容易老化脱落。
因此,需要对电磁屏板的连接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屏蔽板连接结构,以保证连接的电磁屏蔽板的使用效果,同时方便安装。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磁屏蔽板连接结构,包括互相固定连接的第一电磁屏蔽板和第二电磁屏蔽板,在第一电磁屏蔽板的连接面上设置有凸起的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端部向两侧延展使连接条的横截面呈T字形状;在第二电磁屏蔽板的连接面上对应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向两翼延展,所述连接条插接在所述凹槽中,构成第一电磁屏蔽板和第二电磁屏蔽板的固定连接结构。
装配时,可以从板的一端将第一电磁屏蔽板的连接条插入到第二电磁屏蔽板的凹槽中,滑移第一电磁屏蔽板,使两者装配到位。由于连接条为T形结构,即使连接条和凹槽间存在间隙,电磁信号也需要至少9次变向才能穿过该连接结构,因此可以很好地实现电磁屏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条与所述凹槽间隙配合。这可以便于两块电磁屏蔽板的安装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条与所述凹槽的间隙处设有胶层。以进一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所述胶层可以用普通的密封胶,也可以用导电密封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电磁屏蔽板板上的连接条与板体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连接条和凹槽配合的连接结构,可以方便地实现电磁屏蔽板的连接,便于安装;同时,连接条截面为T形,一方面与凹槽配合即可实现定位,可以不使用胶合或其它固定件固定,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电磁屏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电磁屏蔽板;
2、第二电磁屏蔽板;
3、连接条;
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屏蔽板连接结构,包括互相固定连接的第一电磁屏蔽板1和第二电磁屏蔽板2,在第一电磁屏蔽板1的连接面上设置有凸起的连接条3,所述连接条3的端部向两侧延展使连接条3的横截面呈T字形状;在第二电磁屏蔽板2的连接面上对应设置有凹槽4,所述凹槽4的槽底向两翼延展,所述连接条3与所述凹槽4间隙配合,所述连接条3插接在所述凹槽4中,构成第一电磁屏蔽板1和第二电磁屏蔽板2的固定连接结构。
根据需要,在进行装配时,也可以在连接条上涂设密封胶,使得装配后所述连接条与所述凹槽的间隙处设有胶层,以进一步提高装配后结构的稳定性。在对电磁泄漏要求极高的场合,也可以使用导电胶构成胶层,进一步提高电磁屏蔽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磁屏蔽板板上的连接条与板体为一体结构。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连接条和凹槽配合的连接结构,可以方便地实现电磁屏蔽板的连接,便于安装;同时,连接条截面为T形,一方面与凹槽配合即可实现定位,可以不使用胶合或其它固定件固定,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电磁屏蔽的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玉成,未经梁玉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57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耕机上的旋耕刀具限位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磁屏蔽机柜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