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35168.0 | 申请日: | 2015-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07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胡家顺;蒋宇;刘文才;孙文勇;赵永涛;栾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M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刘飞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力学 特征 试验装置 | ||
1.一种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底座;
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用于对悬跨管道一端夹持的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连接的第一支座;
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用于对悬跨管道另一端夹持的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连接并能与所述底座相固定的第二支座;
用于向悬跨管道的一端施加轴向作用力的施力机构;
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具有至少两个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支座能沿所述底座滑动;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底座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包括沿纵向延伸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座包括沿纵向延伸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上夹持件、与所述第一上夹持件相适配的第一下夹持件、与所述第一上夹持件连接的第一上夹持板、与所述第一下夹持件连接的第一下夹持板,所述第一下夹持板与所述第一上夹持板相对应,所述第一上夹持板和所述第一下夹持板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夹持部还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能向所述第一上夹持板和所述第一下夹持板施加一沿纵向延伸的夹紧力,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第二上夹持件、与所述第二上夹持件相适配的第二下夹持件、与所述第二上夹持件相连接的第二上夹持板、与所述第二下夹持件相连接的第二下夹持板,所述第二下夹持板与所述第二上夹持板对应,所述第二上夹持板和所述第二下夹持板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夹持部还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能向所述第二上夹持板和所述第二下夹持板施加一沿纵向延伸的夹紧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上夹持板上方并与所述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位于所述第一下夹持板下方并与所述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母,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锁紧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上夹持板上方并与所述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第三螺母、位于所述第二下夹持板下方并与所述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 的第四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的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支座能沿所述滑槽相对所述底座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包括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能沿所述滑槽滑动和能够与所述底座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呈倒T形,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相连接的第一基板、设置在所述滑槽内并沿竖直方向穿设过所述第一基板的螺栓和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方能对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底座进行固定的螺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机构包括千斤顶、与所述千斤顶上部相抵接的上顶板、一端连接于所述上顶板的拉力杆、与所述拉力杆另一端相连接的下拉板,所述下拉板位于所述千斤顶的下方并与悬跨管道的一端通过第一绳索相连接,所述拉力杆绕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拉板的中心环向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机构还包括竖直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支撑臂、定滑轮、设置在所述定滑轮上的第一绳索,所述第一绳索的一端与所述千斤顶连接,所述第一绳索的另一端与悬跨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千斤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臂上,所述第一绳索沿悬跨管道的轴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还包括能够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固定件以及第二绳索,所述第二绳索一端与悬跨管道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绳索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516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试拉链使用寿命装置
- 下一篇:激光加工设备元件测试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