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具冷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34452.6 | 申请日: | 2015-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5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 发明(设计)人: | 朱进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胜利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33/04 | 分类号: | B29C3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温州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模具注塑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是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随着塑胶模具设计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塑胶制品在航空、航太、电子、机械、传播和汽车等工业部门的推广应用,产品对模具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的模具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在进行下一次工作之前需要长久的冷却时间,所以人们做出了模具冷却装置来冷却模具。通常的模具冷却装置是设置成方便环绕模板的方形水槽,然后将需要冷却的模具按照矩阵等方式规整的排列入水槽内。但是这种冷却模具的方式只能冷却到模具直接接触水的模板部分,而模具与模具之间相对或者贴合的部分不能直接与水接触,不能达到有效的冷却,使得一批模具需要很长时间的冷却才能够达到理想温度,再者这种方式会导致模具的不均匀冷却,从而降低了模板的实用寿命,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模具的冷却不均匀容易导致工作人员错误的判断模具的温度,从而容易发生烫伤等,不够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冷却装置,该种装置冷却更加均匀,有效的提高了模板的使用寿命,有效的减少了资源的损耗,且均匀冷却的模具能够更加方便工作人员判断模具的冷却状况,使得工作时的安全性更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具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台,所述冷却台上开设有若干冷却槽和若干矩形的置物槽,所述的若干置物槽呈方形排列,任意两相邻置物槽之间留有冷却间隙,所述冷却槽包括主槽道和支槽道,所述主槽道首端和末端相对形成矩形冷却空间,所述的若干冷却槽开设于冷却空间内,所述支槽道开设于冷却间隙内且均一端与主槽道导通连接,任意一置物槽至多有两面与主槽道贴合,且至少有两面与支槽道贴合,所述主槽道的首端开设有用于注入冷却介质的入口,末端开设有用于释放冷却介质的出口。
优选的,任意一支槽道与主槽道连接处均设有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置物槽为2n个且大于4时,所述支槽道个数为(2n-1)*4个,连接于主槽道的任意两相邻边的支槽道交叉设置。
优选的,所述置物槽为四个,所述支槽道为四个,所述的四个支槽道相对主槽道的另一端均朝向置物槽的中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若干个置物槽方便放置需要冷却的模具,每个置物槽都设置成矩形主要是为了适配每个模板的矩形,置物槽呈方形排列既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堆码和放置待冷却的模板,还能够方便后期冷却槽更加有序的放置和安排;植物槽之间设置冷却间隙方便设置支槽道,且能够效率最大化的利用支槽道;矩形冷却空间的设置能够方便主槽道在模板的外围效率最大化的冷却,且能够效率更高的将主槽道内的冷却介质输送到各个支槽道,以便快速冷却模板;置物槽的四个面都会有与主槽道贴合,能够更加有效和全面的对冷却槽内的模具的四面进行降温,使得模具的冷却更加均匀,有效的提高了模板的使用寿命,有效的减少了资源的损耗,且均匀冷却的模具能够更加方便工作人员判断模具的冷却状况,使得工作时的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具冷却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具冷却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图二。
附图标记:
1、冷却台;2、置物槽;21、冷却间隙;3、冷却槽;31、主槽道;32、支槽道;4、控制阀;5、入口;6、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模具冷却装置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模具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台1,所述冷却台1上开设有若干冷却槽3和若干矩形的置物槽2,所述的若干置物槽2呈方形排列,任意两相邻置物槽2之间留有冷却间隙21,所述冷却槽3包括主槽道31和支槽道32,所述主槽道31首端和末端相对形成矩形冷却空间,所述的若干冷却槽3开设于冷却空间内,所述支槽道32开设于冷却间隙21内且均一端与主槽道31导通连接,任意一置物槽2至多有两面与主槽道31贴合,且至少有两面与支槽道32贴合,所述主槽道31的首端开设有用于注入冷却介质的入口5,末端开设有用于释放冷却介质的出口6(这里的冷却介质可以是冷却液或者水,为了节约资源和成本,此处优选水作为冷却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胜利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胜利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44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内放钢片治具
- 下一篇:新型线性轻触式导向轮胎活络模具





